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大地质连着大民生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风 发布时间:2012-07-03

  初夏时节,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数十个项目全面铺开,一派繁忙景象。

  10多年前,这里的地质工作开始从深山走向广袤的田野,进人繁华的都市,今日的省地质调查院令人耳目一新:地质工作向第一、三产业延伸,由单一的基础地质扩展到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保护、矿产地质等,真正实现了从传统地质向“大地质”的转变。

  随着服务领域的拓宽,服务能力的提升,“十一五”以来,浙江地调院发展进人“快车道”: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总收人超亿元,每年地质勘查主业收人在7000万元以上;2011年净资产达到5098万元,比2007年增长了近3倍,实现了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地质工作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所带来的新格局、新局面。”院长龚日祥一语中的。

  为基本农田“体检”:让食品更安全

  “十五”期间完成的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使省地质调查院声名远播。“十一五”以来,该院的农业地质调查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继全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完成后,浙江省提出,要实现土地管理从数量向数量、质量及生态并重方式转变。2007年~2010年,省地质调查院开展了浙江省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试点项目,调查面积达2921平方公里。

  台州地区是这次调查的一个点。台州市的废旧金属拆解加工业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这个行业在为缓解台州资源约束矛盾作出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对于台州某地固废拆解业造成的土壤污染,过去只是认为土壤中多氯联苯超标,然而,省地质调查院调查人员通过调查发现,重金属铜、锌、镉等含量也超标,而且在水体、蔬菜、粮食、水产和母乳中也被检出,部分含量超标。在此基础上,调查人员提出了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的调查与评价方法体系,圈定了土地污染范围和等级,为治理污染土壤和调整种植结构提供了技术支撑。

  多氯联苯也会“跑路”,这一现象是省地质调查院调查人员发现的。过去,不少学者认为,多氯联苯在表层土壤中除了轻微下渗外,在地表基本不具有横向迁移的特征。该院调查人员通过资料对比发现,2004年至2008年的4年间,台州地区104国道沿线一带多氯联苯的浓集中心已从A地一带迁移到B地以南地区,迁移距离达1公里,这表明多氯联苯具有较强的横向迁移能力。同时还发现,由于污水灌溉,造成了农田土壤大面积的多氯联苯二次污染。这一重要发现,为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当地政府十分重视这一调查成果。2010年11月,台州固废拆解业土壤污染整治工作通过由省级有关部门验收,目前,当地正规划实施污染土壤修复工作。

  地处浙江中西部地区的C县某村的村民万万没有想到,自家门口一口口清澈、无异味的水井,却成了“死亡之井”。这个600多人的村子,8年中因得食道癌、肝癌、胃癌等癌症死亡14人,癌症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让村民们感到极为恐慌。

  2008年4月,省地质调查院在这里进行基本农田质量调查,当地国土资源部门便向院里求助。省地质调查院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地方病调查组,从地质环境人手,开展病因调查。专家通过对该村及周边的母岩、大气、土壤、水和大宗农作物进行全面“体检”,最后得出结论:造成癌症高发的地质环境主因是“一户一井”的饮水方式,村民长期饮用盐类(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严重超标的深井水所致。

  导致癌症高发的“元凶”终于找到了。调查结果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积极的改水措施,控制了癌症高发和再度蔓延。调查工作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称赞,县国土资源局一位副局长对调查人员说:“你们救了几十条人命!”

  “根据地方的需求,农业地质调查项目越做越多、越做越精、越做越细。”院副总工程师宋明义博士说。“十一五”以来,省地质调查院共完成农业地质调查项目5个,目前正实施的项目1个,论证的项目2个。

  为城市做“CT”:让百姓更安宁

  2008年5月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让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多了一份安全的关注,而“杭州属于地壳稳定区”这一来自媒体的信息,让杭州的市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踏实了许多。

  2009年6月,历时3年多时间、耗资3000万元的“杭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成果通过了评审。项目成果《杭州城市地质调查报告》,是迄今为止杭州市资料最新、最全、研究程度最高的地质成果资料。

  调查结果表明,杭州属于地壳稳定区,城市总体稳定性良好。除了在萧山区、余杭区的局部地段易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城西部分岩溶发育区及个别矿山采空区易发生地面塌陷外,城市外围低山丘陵区的地表斜坡稳定性良好。

  哪里可以造桥修路,哪里的地下空间可以挖掘,建造地下工程时需要规避哪些不利的地质条件因素……了解了每一地区不同的地质特性,对科学拓展城市地下空间能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杭州地下“家底”的摸清,为将来杭州城市规划、工程勘察、重大工程选址、大型工程施工设计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

  这个由省地质调查院完成的调查成果,实现了高精度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可视化,并已建成开放、动态、实时的“杭州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相关的工程单位通过正规手续可以获得工程所需更详细的地质资料。 

  城市地质工作前景看好。继杭州市城市地质调查试点项目后,今年6月,由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嘉兴)城市群地质调查项目》总体设计通过评审。据悉,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计划3年完成,围绕嘉兴市域总体规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将开展嘉兴市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四大方面的城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以及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适宜性研究、城市应急水源地规划及供水预案研究等三个专题研究,最终建成开放、动态、实时的嘉兴城市群三维可视化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为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服务:让经济发展更低碳 

  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近年来,地热资源受到浙江一些地方政府的“追捧”,地方对地热资源的需求极为强烈。 

  为了满足地方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省地质调查院发挥自身优势,承担了杭嘉湖平原地热勘查工作,并在嘉兴地区圈定了8处地热勘查靶区。2008年4月,嘉善县第一口深部热水井钻探成功,经过2个水文动态观测年的抽水试验,日可采水量255吨。 

  杭嘉湖平原深部地热勘查工作取得突破,对矿产资源并不丰富的杭嘉湖平原乃至长三角地区而言,显得尤为珍贵。嘉善县东邻上海、北靠苏南、南依杭州的优越位置,更将使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经测试,打出的热水中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及化学组分,属重碳酸一钠型温泉,可以直接用于沐浴、健康疗养、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 

  地热勘查方兴未艾。嘉善县打出热水后,先后有5个县(市)的政府领导主动登门,与院里洽谈地热项目合作事项。有的县(市)当场表态:项目需要多少钱,我们就给多少钱。目前,由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金衢盆地中部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嘉兴王店地区地热资源勘查》等3个地热勘查项目正在实施。 

  浅层地温能同样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目前,节能减排已成为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以杭州为例,据测算,每推广1000万平方米浅层地温能利用技术,可节约56万吨标准煤,减排烟气75亿标准立方米,减排颗粒物2.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34万吨,减排氮氧化合物143万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为此,省地质调查院主动参与浅层地温能项目调查。该院已先后完成《宁波市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杭州市萧山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已于去年启动、总经费概算3000余万元的《杭州市浅层地温能潜力调查评价》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设计任务。据了解,该项目将用3年时间,查明杭州市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和分布特点,评价其资源量及开发利用潜力,建立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监测网络,建成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编制杭州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 

  为用户“量体裁衣”:让成果尽快“落地” 

  地质工作要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转化应用是关健。 

  “要把调查成果交到政府、企业、农民手上,要让他们看得懂、用得上,否则,再好的成果也是白搭。”搞了十多年农业地质调查的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董岩翔体会尤深。 

  在“量身定制”调查成果政府“版本”的同时,为便于政府应用成果,在完成全省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试点工作项目后,省地质调查院建立了嘉善县、慈溪市和安吉县上墅乡的土地质量档案。建档中,该院调查人员打破以往常规的地球化学等值线成图方法,对评估地块逐一进行编号、登记,详细介绍该地块的位置、面积、质量和功能等。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对调查人员说,有了这个土地质量档案,使我们对基本农田质量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

  将调查成果与研制产品标准相结合,为地方富硒农产品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管理依据。省地质调查院帮助龙游县找到36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后,富硒农产品“身价”倍增,在利益驱动下,当地也发现了假冒的富硒农产品。针对当地政府对富硒农产品开发、保护和市场管理的新需求,该院充分利用调查成果,开展《衢州市富硒土壤评价标准》研制工作。该标准颁布后,成为全国首个富硒土壤评价标准。

  注重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抑害提益,凸现成果价值。有一年,省地质调查院调查人员发现,安吉县上墅乡有富硒土壤,但土壤中的重金属镉也严重超标,导致当地产出的谷物等成为镉富硒农产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调查人员根据试验区的实测数据,制定出一套升硒降镉田间试验方案,进行土壤改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人工增施改良剂,结合调整农艺措施等手段,可以达到升硒降镉的良好效果,生产出符合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的富硒农产品。

  省地质调查院不断探索调查成果应用的新方法。今年,依托正在实施的金华市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该院尝试运用边调查、边应用、边示范的方法,打通调查成果与其应用转化之间的“脉络”。他们与金华的一家农业企业合作开展“百亩富硒农产品开发示范工程”,企业拿出100亩地,由院里负责解决这块地适合种什么、种在哪里的技术问题。“通过对农产品生产的全程跟踪,有助于成果快速转化,增强成果的说服力。”副院长蔡子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