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质填图切莫因噎废食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龙回仁
发布时间:2012-05-17
日前,某地多个地质勘查单位下发通知:为提高勘查项目质量水平,加快找矿突破,所有地质勘查项目野外收集原始地质资料,一律采用纸介质进行现场手工记录。看到这则通知,一线地质技术人员有些茫然。
改革开放前,地质工作者靠一支笔、一个本记录野外工作情况,然后手工整理、成图、完成报告。通常,一幅图的样品少则数百,多则数千,要逐一把分析结果标于方格网上,并对其多次比对,最后圈定异常,这项工作一般要数月才能完成,时常是桌面狼藉,废纸满地。运用数字地质技术后,结果大不一样,海量的数据可在几天内搞定。
200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决定,所有区域地质填图将彻底告别传统的工作方式,代之以数字化填图技术。搞地质的人都知道,地质记录常有相似性,有时要重复很多单调枯燥的记录,而数字地质填图具有高效的复制功能,可以瞬间把相同的内容复制到其他点线上,让工作人员节省了很多时间,进而把精力集中投入观察分析地质现象上,这也是推广数字地质调查技术的初衷。许多地质工作者表示,从2005年开始使用数字地质填图技术,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应用,工作效率提高了。
然而,一些人因责任感不强,把相似内容粘贴了事,不进行具体分析和修改,造成失误。因而,有专家提议恢复纸介质手工记录,但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吗?试想,一个缺少责任心的人,他能应用数字技术偷工减料,难道就不会在纸介质上随意涂鸦吗?重返纸介质,不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额外增加了工作量。
看来,错并不在数字地质技术,更不该因噎废食。最重要的是提倡职业道德,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质量管理。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原始资料的检查、监督,对不合格资料坚决不放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地勘项目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