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9日—4月4日,美国西肯塔基大学、霍夫曼环境研究所所长Chris Groves教授和Sean Vanderhoff助理研究员访问岩溶所/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交流岩溶水循环与碳汇监测技术方法,围绕气候变化与岩溶水资源、环境资源开展国际对比研究,并与岩溶所和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专家一起进行联合野外考察。
4月1日,Chris Groves教授和Sean Vanderhoff助理研究员在岩溶所学术报告厅作学术报告《矿物风化和大气二氧化碳》(Mineral Weathering and Atmospheric CO2)、《岩溶动力系统地下河流域边界确定》(Delineation of Groundwater Basin Boundaries in Karst Flow Systems)和《多次暴雨事件对肯塔基州中南部表层岩溶带储存和运移动物粪便的影响》(Multiple Storm Event Impacts on Epikarst Storage and Transport of Animal Waste in South-central Kentucky)。报告会由中心秘书长章程研究员主持,袁道先院士和岩溶所/中心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听取了报告。报告就碳循环基本概念、岩溶碳汇重要性、岩溶水文地质分析方法和具体步骤、活性炭染剂示踪技术和结合示踪试验研究表层岩溶带水污染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精彩、详实的报告内容引起了在场人员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参与讨论,积极互动。
4月2日,在曹建华研究员和章程研究员等中心科研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了潮田河流域野外地质踏勘,选择并考察具体碳汇监测点。
此外,Chris Groves教授就IGCP598项目和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岩溶碳汇全球监测网络建设研究”(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a Global Network of Stations to Measure the CO2 Sink from Carbonate Mineral Weathering)的具体工作任务与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了探讨,交流了碳汇监测网络建设进展和具体规划,介绍了岩溶地下河流域边界确定的基本方法,计划引进相关仪器设备(雨水自动化监测设备)开展技术培训,并对中、美、印尼、泰国等多个国家同步监测网络建设进行了初步部署。
Chris Groves教授与袁道先院士探讨岩溶碳汇问题
潮田河流域地质踏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