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质量管理 > 最新动态

西北地区2004年野外质量检查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5-02-02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要求及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2004年地质调查项目野外质量检查工作计划,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组织专家从9月2日至10月24日对西北地区2004年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项目进行了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检查,现将检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本次进行的野外质量抽查的范围为西北地区2004年11个矿产资源评价计划项目所属的40个工作项目。其中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共检查了工作项目8项,配合地调局检查了重点工作项目1项,野外质量抽查比例占西北地区矿产工作项目总数的22.5%,符合地调局关于野外质量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

  2、本次检查工作按新疆地区、青海地区、甘肃地区和陕西地区四个片区分别进行。

  3、检查组由3-4名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9个工作项目共计22人/次。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对野外原始资料质量、野外探矿工程质量、采样质量、工作量完成情况和野外安全工作等方面。

  4、质量检查工作依据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要求、项目设计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矿产资源评价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进行。

  二、检查情况
  1、本次抽查涉及区域地质填图或矿区平面地质(草)图、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物化综合剖面、槽探、钻探、坑探和采样等方面的原始地质编录资料,除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了30%的抽查外,尚对部分重型山地工程、地表工程、采样点位等进行了实地检查。

  2、从本次野外原始资料和野外工程质量检查情况看,项目承担单位普遍对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质量比较重视,都有良好的质量运行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有的单位还通过年中质量监理和建立质量、找矿奖励制度等方式,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找矿意识。各项目承担单位能按设计及有关的规定规范实施项目,与往年相比各项工作质量有一定的提高。各项目承担单位均能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要求,对工作项目野外原始资料进行项目组自检、互检和承担单位的抽检工作。

  3、各项目承担单位均十分重视野外生产安全工作。

  4、检查结果:对9个项目野外质量检查,其中4个项目获优秀,5个项目为良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通过野外质量抽查工作,发现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属个别现象,有的则是普遍存在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在一些项目的野外工作过程当中,应选择的物化探方法手段和工作量需对设计进行较大的变动,这反映出在立项和设计编写过程中对工作区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够,也未对物化探工作方法和手段应用的条件进行深入研究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

  2、由于本年度项目预算下达较晚,今年西北地区的地质调查项目工作进展与往年相比明显滞后,质量抽查的大部分项目的主要工作量尤其是钻探和坑探重型工程的完成比例不到50%,有个别项目因交通不便,工作周期较短等原因,无法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3、地质填图工作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野外地质观察不仔细、原始记录资料中对岩石蚀变特征、矿化等地质现象描述简单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许多记录都以“同上”代替。

  (2)项目记录本中有使用蓝、红墨水记录的现象;有些记录中的重要数据未着墨;部分实际材料图未着墨、无图框、无座标、无图例,产状数据很少。

  (3)项目GPS未校正,野外定点及坐标记录出现系统误差。GPS定点数据和地形图上的点位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影响地质点位的准确性和地质填图的质量。建议以地形图为主定位,坐标数据从地形图量取,利用GPS辅助定位,航迹监控。

  4、探矿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槽探工程:部分项目采样记录位置与实际编录图上的位置不对应,有的甚至在图上没有标明采样位置;大部分项目对蚀变和矿化的描述不够详细;个别项目刻槽采样不规范。

  (2)钻探工程:部分项目钻探工程中的技术文件不系统;钻探的六大指标(方位、测斜、井深验证、岩矿芯采取率和简易水文观察等)不全;个别钻探工程布设欠合理。

  (3)原始编录中多数注重微观现象和特征的描述,如岩性、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而对岩性的变化、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规律、接触面的特征等宏观变化特征缺乏必要的观察和记录,重型山地工程的小结内容简单,有些流于形式。

  5、化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1)缺少必要的路线地质调查内容 ,对与成矿相关的地质体未作简要的观察和追索。
  (2)样品外送滞后,测试成果不能及时获得,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异常检查的力度。
  (3)野外记录简单,只有取样点号,无介质和粒度方面的描述更没有地形和地质方面的描述,化探工作与地质工作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6、物探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由于个别项目的物探工作以承包的方式由项目承担单位发包给其他单位,没有对该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承包方只负责提供物探结果,而没有结合地质情况加以合理的解释,造成物探工作与地质工作的脱节,对于探矿工程的布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7、 数据采集工作由于学习时间短,没能系统的掌握,加上掌上机经常出故障,使用起来难度较大,建议对前阶段数据采集工作认真总结,提出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

  8.、大部分项目资料的综合研究工作不够及时,尤其是对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的研究工作不够深入,还普遍存在“重点轻面”的问题,难以对工作区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建议加强综合研究工作,在充分分析已取得的地物化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为今后在该区的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扎实的资料依据。

  为了进一步加强各项目承担单位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质量水平,我们将进行物化探技术方面的业务培训,也建议地调局继续开展区域性的质量展评或交流活动,针对目前工程施工队伍企业化的现状,同时尽快对工程施工和管理方面制定出统一规范的技术文件执行标准。

西安地调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