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2004年工作项目有37项,其中基础地质20项、矿产10项、水环7项。按照《中国地调局项目管理办法》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要求,按照20%进行质量检查的规定,沈阳地调中心技术管理处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对辖区内各专业工作项目进行了野外工作质量抽检共计15项。其中区调3项(1:25万阿荣旗区调数字填图、1:25万小乌尔旗汉林场和万诺敏幅区域地质调查)、物化遥5项(1:20万大营依西肯兴隆镇地区区域重力调查、1:20万塔尔其、喜桂图幅区域化探、辽河流域、吉林市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矿产5项(辽宁抚顺一清原地区和清原大荒沟地区铜矿评价、辽西建昌-兴城地区和伊春-延寿成矿带铅锌多金属矿评价、吉林临江—长白地区铜铅锌矿评价)、水环2项(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黑龙江)和(吉林)),抽检的15个项目包括区域地质、物化遥、矿产及水环专业,工作区域涵盖辽、吉、黑和内蒙古,因此,野外工作质量抽查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被检查的15个工作项目均按年度工作方案执行,完成了野外各项工作及主要实物工作量。
抽检的3个区调项目,地质调查路线和地质剖面部署合理,基本满足了对地质体的控制程度。针对空白区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的特点,浅覆盖区投入的山地工作量合理,槽探工程主要布置在主干剖面上,达到了预期目的。野外第一手资料扎实,实际材料图、剖面图等美观、地质简报内容齐全、野外记录本等原始资料整理及时。1:25万阿荣旗幅区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浅覆盖区数字区域地质调查试点项目。在数字填图工作中,配合地调局进行了数字化填图系统的开发、完善和测试升级等工作。通过野外和室内综合整理,完成了全套数字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建立了1:25万阿荣旗幅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及数字遥感解译地质图等数据资料及实物材料、各类测试成果,以及其它有关各项专题图数据库和数字化专题图件,按计划圆满完成了任务书、设计书规定的各项野外调查任务。并在数字填图中的多源数据整合、数字填图成果表达和“数字填图系统”测试与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和重要进展。
抽检的5个矿产评价工作项目,野外基本按照总体设计书及年度工作方案执行,到年底能够全面完成年度下达的各项主要实物工作量,基本达到了对矿体、矿化带地质体的预期控制程度。实际材料图、路线地质图、地质点卡片、物化探测量手簿、槽探素描图、钻孔柱状图、各类样品登记表等原始资料基本上达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文字、图件、表各相互吻合,原始资料达到优良级的85%以上,无不合格率资料。工程有效利用率95%以上,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各类样品采集齐全、准确,分析测试质量及内外检符合规范要求。过渡性资料图件整理及时,综合图件整洁美观。其中黑龙江宜春-延寿铅锌多金属矿评价和辽西建昌-兴城地区铅锌矿评价项目取得显著地质找矿成果。前者在在鹿鸣地区发现巨厚的钼工业矿体,控制长度1000余米,钻孔控制深度350米(未见底),全孔矿化平均钼品位0.11%,单样最高品位2.48%,预期矿床规模大型以上。区域上还有7个钼异常尚待查证。后者发现了新的锌矿化类型。锌矿化赋存于张夏组三段白云质灰岩中,矿体规模较大,含矿层位稳定,矿化分布面积大于7km2,区内地表共有十余条含锌铁帽带。锌矿体单体长几十米到数百米,现已控制2条规模较大的锌矿。
抽查的水环、区域重力和区域化探项目情况整体良好。区域化探重点抽查的是农业地质调查项目,针对辽宁省和吉林省农业地质调查的采样面积大、采样时间有限(春秋两季)和采样点位保留短的特点,项目采用工作全过程质量跟踪检查的方式进行监控,取得了明显效果,未出现大的质量问题。
被抽查的各项目根据均总体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措施,并贯穿于项目工作的全过程。各项目承担单位均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良好。能按要求进行自检、互检、组检、院检。对工作过程的原始资料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各项质量检查和管理活动均有记录。
被抽查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在区调方面,部分地段路线控制较稀,个别小地质体没有路线控制。部分填图单位间缺少接触关系,如缺少同一地层不同岩性层间的接触关系,花岗岩填图单位间的关系也缺少揭露。原始记录内容多数有偏简单的现象。对关键性的地质现象描述不够深入,各类标准的执行存在不统一和随意现象,如个别地质路线没有连续记录,地质剖面起止点和重要接触界线处没有点控制,有的路线岩性描述不规范。个别原始资料综合整理欠缺。如有的剖面小结比较简单,没有依据薄片鉴定结果和综合整理的认识;对路线和剖面进行批注修改;少部分野外手图缺少图例。个别填图单位缺乏可靠的时代依据。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区域资料,结合野外补课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解决时代问题。数字填图质检要求及质检卡片的编制还不太完善、适用。在矿产方面,槽探、钻探、地质点卡片文字描述内容简单化具有普遍性,尤其对矿化与蚀变特征描述的观察和描述不够细致深入。1:1万地质简测精度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由于槽探工作量不足,难以对重要的地质界线点、大比例尺实测剖面进行揭露和控制,因此对推断的地质界线较多。个别工作区由于地形地貌条件限制,地质观察点密度偏稀。基础地质研究与综合研究能力薄弱。如有的工作区光、薄片鉴定样品很少,岩石定名与描述具有随意性;个别工作区对地质、物化探资料综合整理不及时,不能及时有效地指导探矿工程,致使有的钻孔施工结束了也解释不了未见矿的原因。在水环方面,数据库资料录入工作不够理想,录入软件存在缺欠,2003年的调查资料还有一部分没有录入,搜集的资料录入较少、进度较慢。水文气象资料尤为突出,搜集的钻孔资料数量尚未达到设计要求(1孔/100km2),为完善地质结构模型补充搜集的钻孔资料尚未提交。重大水利工程、重要集中供水水源地及环保部门的资料搜集尚未开展。部分遥感解译工作相对滞后,遥感解译未按设计要求采用TM数据开展,且遥感解译与野外验证工作脱节。
由沈阳地调中心聘请的质量检查组已要求被抽查的项目按照质量检查意见整改,做好相关资料的综合整理工作,力争提交高质量、高水平的地质调查成果。
沈阳地调中心、局总工程师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