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指南发布

四项地学类项目获重要支持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艾子 发布时间:2017-12-18

近日,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指南,公布了2018年度项目17个重要支持方向,其中与地质有关的项目包括中巴经济走廊自然灾害基础数据调查、南海地壳横断面精细结构与典型海岛立体地球科学调查、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全国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等四项。

中巴经济走廊自然灾害基础数据调查,将重点进行中巴经济走廊自然灾害孕灾环境因子现状及变化调查,走廊全区地震、地质、气象、冰雪和冻融等自然灾害分布与活动特征、成灾条件及灾害效应调查,自然灾害活跃区潜在大型灾害早期识别、活动性分析和危险性评价,重大灾害点的监测分析等,进而构建自然灾害孕灾条件及灾害综合数据库、全区自然灾害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南海地壳横断面精细结构与典型海岛立体地球科学调查,将进行横过南海地壳开展重力、磁力、深反射地震和海底地震(OBS)等方面的地球物理测量,获取南海地壳横断面精细结构,并对断面途经的重点岛礁进行地形、地貌、浅层构造等综合调查,利用IODP钻孔和石油地质钻孔资料进行地震校正,构建三维数据库。

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将对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的分布位置、面积、类型及地形、地貌特性等开展现场调查与遥感分析,对中沙群岛及其邻近区域小尺度水动力环境进行调查,构建数据库;对中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结构、生物多样性及适应性、水体环境特点以及同纬度邻近海岛植被生物多样性开展调查,采集相关生物样本;钻取珊瑚礁岩芯,建立珊瑚礁发育的地层结构图库。

全国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系统收集整理全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氟中毒、高碘地甲病的地理分布和近30年防控效果资料,调查上述地方病区地下水饮用开发利用现状,监测地下水砷、氟、碘含量,调查地方病区高砷、高氟、高碘暴露人口数量,完成全国饮水型地方性高砷、高氟、高碘地方病患病率和分布数据库和图件,建立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饮用开发现状和地下水氟、砷、碘含量数据库,完成全国高砷、高氟、高碘地区暴露人口总数数据库和图件,并分类提出饮水型地方病高发区供水安全保障对策措施。

项目指南显示,“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是科技部、财政部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的。本批项目拟安排专项经费总额约2.5亿元,原则上每个重要支持方向立项支持1个项目,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5年,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执行年限。

相关链接: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是指面向科学目标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的对自然本底数据和材料的获取、对已有数据和材料的整理与编研等科技基础性工作,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系统性等特征;主要目标是产出权威系统的科学数据、调查报告、科技资料、图集图件等基础性成果,并实现开放共享,以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科技创新活动、支撑国家宏观决策等;重点支持内容聚焦于典型、重点和特色主题,查漏补缺,区别于行业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