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生宣读青春誓言。 张玉贤 摄
“大气做人,灵气做事;和谐互助,自由飞翔;勤奋学习,誓做栋梁。”6月13日,在蓝色的院旗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学院首届地球科学菁英班61名毕业生庄严宣读青春誓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将奔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驶向科教合作的新里程。
协同顶尖院所 构筑创新平台
如何实现科教真正融合?2012年4月12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携手,在北京签约成立“C2科教战略联盟”,就培养地球科学领域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开出“药方”。
2012年6月,根据“C2科教战略联盟”协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学院正式组建。2012年8月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加入教育部中科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同年9月,地球科学菁英班组建,来自全国26个省的59名学生正式入学,迈出了“科教结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步。
学校聘任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兼任李四光学院副院长,由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协助李四光学院做好日常教学和实习安排。
在李四光学院,没有一个固定老师,学生却可以选择最好的老师来上课;没有一个固定的专业方向,学生却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在这里,一年级打基础,从二年级开始可以按个人意愿选择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4个学习方向,到了毕业年级,学业成绩优秀者可以通过硕士研究生推免考核或者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的方式选择到中科院所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2012级学生路志通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把李四光学院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报考。大一时,他就修读了C++、MFC等相关专业不需要修读的课程,这些为他以后毕业论文大量编程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大二寒假时,他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实习,更加坚定了他从事地学研究的决心。如今,他即将前往该研究所,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
协同优质资源 深化科教融合
怎样更好地协同中科院优质科研资源,为我所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针对低年级学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先后开设“中科院地球科学导论课”、 “中科院地球科学前沿课”等,邀请各所专家到校授课。同时建立“导师制”,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导师双选“,在校内或中科院所选择心仪的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倪四道研究员曾多次来到“地球科学导论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义务的学务指导,帮助学生做好专业发展规划。2013级学生王烁帆、2014级学生陈俞霖等纷纷投入他的门下,立志从事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
据统计,4年来,共有 30余名专家来校授课,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了学校和科研院所的距离。如今,地球科学导论课程已经成为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教学中的一个品牌和亮点,有近80余名学生选择了中科院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型学习。
每年寒暑假,李四光学院都会组织学生团队或个人,以“走进中科院”的方式,亲身体验科研院所的工作环境、学术氛围和育人模式,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科研基础能力,坚定他们走立大志、勤学习、多实践、敢创新的成长之路的决心。今年1月25日,2014级的王啸和其他20名同学一起,前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他说:“这三天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研究所和这一学科的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是繁重而平凡的,更是必要且重要的。”
李四光学院的大部分同学在假期都会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实习。2013级姜守一同学师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宋海军副教授。他曾成功申请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重点项目——“西藏年朵剖面Toarcian期缺氧事件对有孔虫的影响”。他说:“科研工作让我结识了‘强大’的老师、师兄师姐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获得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我为自己是一名李四光学院的学生感到骄傲。”
协同实现倍增 荟萃地学菁英
地球科学菁英班采取“分流—补进”机制,对“菁英班”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校内进行分流,同时通过考核补入少量符合条件的在校一年级学生进入“菁英班”学习。假如某位学生在某一学年的平均绩点低于2.8且有挂科,将有可能被分流至其他学院;同时,校内相关或相近专业的优秀学生可以报名参加菁英班的补进面试。
2012级高恺同学就是通过“分流—补进”进入地球科学菁英班这个大家庭的。现在,他被成功保送到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直博,提前进入导师的团队开展科学研究。他说:“我从大二起就到研究所实习,在导师的指导下,打下了非常扎实的专业基础。可以说,在我身上很好地印证了协同育人的成果。”在协同育人这一模式的培育下,首届地球科学菁英班61名学生全部学业有成。
从签约科教联盟协议、筹建成立李四光学院,到成功培养出第一批毕业生,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处长任晓华全程参与其中。她说:“地球科学菁英班非常注重交叉融合,注重加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及创新实践的训练,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把中科院优质育人资源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辟了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科院的专家对菁英班倾注了大量心血,30多位专家、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先后到我校授课,近百名专家学者在夏令营、毕业设计、科学实践等环节给予了学生细心指导。可以说,中科院的专家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功不可没。” 李四光学院院长殷坤龙这样告诉笔者。
“什么是一流的本科教育?就是要能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从这点来说,地球科学菁英班无疑是个有益的探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科教融合、科研创新的新模式,使人才汇聚在科教结合的大旗下,代代英才相继,共同为把祖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