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江苏丹阳,地质调查推进小城镇科学管理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何 力 发布时间:2016-03-07
  丹阳探索小城镇地质工作模式

  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经济带长三角核心地区、南京都市圈与上海经济圈的交汇处,已形成眼镜、汽车零部件、五金工具、木业、家纺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航天、航空、医疗器械三大新兴产业。虽为工贸名城,丹阳仍有耕地77万亩,是苏南唯一的全国产粮大县。

  当前丹阳正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环境立市、生态兴市”发展战略,在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的基础上进行“智慧城市”试点,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升城市化质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建成长三角一流的低碳、生态、智慧城市。

  丹阳长期以来的快速发展,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导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出现了水土质量下降、软土工程地质稳定性等地质环境问题,城市发展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布局、水土污染防治、耕地保护、工程建设安全等问题,急需地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推进小城镇发展的科学化管理。

  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和丹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出资开展《丹阳小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丹阳市把该项目列为丹阳政府的重点工程,突出成果应用,积极服务规划建设,探索小城镇地质工作模式。项目已取得的成果,为丹阳市科学发展,城镇化规划布局,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高效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的修复等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全方位支撑城市发展

  丹阳城镇化速度很快,建设用地从2002年的12.73%到2014年增长到18.18%,高层建筑建设越来越多,以往积累的工程地质钻探、设计经验已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需求。对此,《丹阳小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查明了丹阳地下100米深度内地下硬土层分布及地基承载力,圈出了软土地基、液化砂土和地下岩溶空洞的分布范围,评价了地基稳定性,建立了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为高层建筑布局、重大工程勘察论证、地下空间开发、抗震减灾规划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丹阳目前饮用水主要依靠长江地表水,供水水源单一,地下水资源状况不清楚,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科学规划管理缺少依据。《丹阳小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查明地下水资源量有5.7亿立方米,并确定应急供水规模为每天10万立方米,在滨江界牌镇找到了应急供水水源地,为饮水安全提供了保障,为水资源综合管理规划提供了依据。

  随着工业发展转型深入,丹阳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具有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理念及建设绿色工厂的愿望,许多厂区在建设改造过程中都考虑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但苦于对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不清楚,不能科学的规划利用清洁能源。《丹阳小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的开展,查明了滨江新城适宜地源热泵系统面积约102平方公里,每年可开发利用的浅层地温能相当于958.8万吨标准煤获得的能量,为清洁能源开发战略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

  丹阳是苏南粮食主产地,但多年的工业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已使得一些耕地质量下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丹阳小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查明适宜绿色农业发展的土地占86%,其中AA级绿色食品产地面积达499.6平方公里。发现硒含量高于每千克0.4毫克的富硒土壤面积26.3平方公里,分布于北部西丰村—胡桥村—管山村地区。调查还发现,土壤综合环境质量以二级土壤为主,占65.5%。项目成果为土地利用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整治规划、耕地分等定级等土地管理工作及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优势农业发展方向、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等农业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此外,该项目还查明了丹阳市水土污染状况以及丘陵山区52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的空间分布和发育现状,并了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议。针对丹阳“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组还开展了地质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功能实现,数据信息逐步录入中,将为丹阳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信息。

  中央地方联动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

  项目的实施,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围绕破解国家发展战略区域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特殊需求,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丹阳地方资金1000万元共同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并明确中央资金主要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的区域地质调查,地方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地方特殊需求的专题性调查研究工作,

  项目工作启动前,南京地质调查中心项目组主动到丹阳政府管理部门调研咨询丹阳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积极同国土、规划、建设、水利、环保、农委等相关部门沟通了解地方需求,据此确定项目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内容,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向地方政府提供意见和建议,形成互动,保证了成果服务有效性。

  项目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项目工作质量监管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地质成果的应用,项目组与相关部门进行反复对接,阶段性成果及时提交国土、规划、建设、水利等各相关部门应用,根据应用效果和建议,及时补充调查研究资料进一步完善,让相关部门觉得成果有用、能用、好用、想用。

  持续促进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

  小城镇地质调查工作是城市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奠基石,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今后,丹阳市将继续发挥市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的组织协调作用,支持项目组系统收集相关资料,将散落在不同单位的不同专业海量资料归聚在一起,建立综合资料信息服务平台。继续加大成果宣传及推广应用,丹阳城镇地质调查项目完成后,将适时召开丹阳地质调查成果发布会,对成果进行宣传推广,让政府管理部门、公司企业、社会公众了解相关地质信息,促进地质调查成果应用转化。切实发挥地质工作对丹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根据丹阳的实际需求,继续向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寻求技术支持,不断对地质调查成果进行开发应用,推进丹阳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