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推动世界地质公园持续高效发展

——地质公园管理与发展国际培训班见闻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滕艳 孙敬 雷鸣 发布时间:2016-01-29

专家们与学员们互动。


考察周口店。

  近年来,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取得巨大进展。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地质公园纳入正式计划,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应运而生。随着希望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国家日益增多,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地质公园建设、运作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加强。

  1月13~19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的地质公园管理与发展国际培训班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负责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全体成员悉数到场,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及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代表等近100人,分享了国际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有效运作的成功经验,交流和探讨了地质公园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地质公园纳入教科文组织,揭开了世界地质公园崭新的发展篇章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中国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主任王小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鸿冰、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副巡视员周旭峰、世界地质公园协会主席Nikolaos Zouros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培训班开幕式。

  2015年11月17日,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批准了《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IGGP)》及其章程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在IGGP框架内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并将现有的120家世界地质公园纳入该计划,使之成为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首批成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世界遗产公约》肯定了地质遗迹所具有的普遍价值后,又将世界地质公园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计划。通过建设世界地质公园,达到对具有国际价值的地质遗产的区域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的,既有利于将地质公园建设进一步深入并全面融入社会发展,也有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地质公园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世界地质公园崭新的发展篇章。

  培训班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由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希腊爱琴大学承办,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国地质公园网络协办,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房山区和延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 中国启动国家地质公园计划十几年来,逐步完善了地质公园管理体系

  据关凤峻介绍,上世纪末,中国启动了国家地质公园计划,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完善了地质公园管理体系,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并通过开展定期评估检查等措施,加强了地质公园的质量控制,使中国地质公园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地质公园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中国特色的地质公园发展模式。

  关凤峻表示,中国向来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科学与文化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主管地质公园的政府部门,国土资源部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持续推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建议与发展。自2003年起,中国开始申报和创建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的创始国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有世界地质公园33处、国家地质公园189处,批准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52处、省级地质公园和建设资格235处,是世界上拥有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

  中国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及取得的成就,与教科文组织及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长期以来的支持、指导与帮助密不可分。同时,中国也对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4年,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并多次组织举办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和工作坊等;设立在北京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有力地推动了地质公园事业在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的蓬勃发展;2013年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内罗毕办公室合作,为非洲12个国家举办了地质遗迹保护及地质公园建设培训班;近年来还选派多名中国地质公园专家参与世界地质公园的考察评估。2013~2015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累计向教科文组织捐款9万美元。

  “中国地质公园建设取得突出的成就,尤其在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政府深入开展自然资源体制改革,着力强化自然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源头保护作用,筹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中国的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积极参与其中,并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关凤峻说,“国土资源部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地质公园造福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未来美好作出积极的贡献。”

  3 围绕地质公园的高效建设与运作主题展开全方位探讨

  本次培训班的主题是“地质公园的高效建设与运作”,培训班采取专家授课、工作坊和世界地质公园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所有授课均由国际顶级世界地质公园专家担任,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球科学与地灾防控处主任、ICGP秘书长Patrick Mc Keever,世界地质公园协会主席Nikolas Zouros、世界地质公园协会副主席Ibrahim Komoo和龙长兴,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成员金小赤、Guy Martini、Kristin Rangnes、Maria-Luise Frey,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Mahito Watanabe、郑元、张建平等进行了授课。

  围绕“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架构”专题,专家们探讨了地质公园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从志愿组织到国际协会,中国、日本以及亚太地质公园网络等内容;围绕“地质公园概念与管理”专题,探讨了打造成功的地质公园、中国地质公园中的地质遗迹保护等内容;围绕“地学研究和地质公园发展”专题,探讨了地质公园中的地学研究、科学普及地质遗迹解释、世界地质公园合作与推广等内容,围绕“地质公园活动”专题,探讨了地质公园教学活动、地质公园与世界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并针对《地质公园概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考察与再评估考察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广泛交流。针对2017年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地大(北京)成立“国际地质公园、地质灾害防治培训中心”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意见交换,并达成广泛共识。

  培训班还组织了一系列地质公园工作坊,延庆、房山、阿拉善、自贡、嵩山、克什克腾等11个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专题发言,其他与会地质公园也分享了各自的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如: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分享了他们的建园原则是“科研立园、持续发展、交流共赢”。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表示,将继续专注于沙漠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沙漠地学科普教育和科普研究,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符合阿拉善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沙漠地学旅游管理新模式,让沙漠地学旅游从阿拉善走向世界。

  地质公园范围到底是按地理、地貌来确定,还是按行政性区划来确定,这是我国一些地质公园管理人员一直困惑的问题。国际专家表示,地质公园范围的确定要有利于地区的发展,符合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结合中国的实际,以行政区划确定地质公园的范围是比较合理的选择,这有利于对地质公园实施有效统一的管理。专家们强调,建设地质公园要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使老百姓理解地质公园的意义,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带动他们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主动担当起保护责任。

  除室内授课外,专家学者们前往延庆和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延庆世界地质公园2013年申报成功,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时间不长,但在地质公园管理与建设、当地民众参与和交流合作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专家们对延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之后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他们在地质公园推广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已有10年的建设经验,在地质公园统一管理、地质公园基础建设和科学普及等方面成就突出。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成员Nikolaos Zouros和Guy Martini回忆起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地质大会期间考察周口店时萌生地质公园概念的经历,感慨不已。

  专家们认为,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向大众传播普及地学知识和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地质公园的核心理念。每个地质公园有义务保护遗迹,共享经验成果,促进科学研究,提高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实现共同发展,多方共赢。要合理开发地质遗迹资源,促进科普教育,在保护区内设立监测点,划定保护区级别,加强对游客和周边居民的宣传教育,减少人为破坏,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修理、修复,减少自然风化,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我国的地质公园在促进地方经济方面表现突出,而国外的地质公园则在保护地质遗迹和地学科普研究方面做得较好,这也是我国地质公园需要加强、借鉴和学习的。

  专家们表示,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的实施,对于促进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和地质公园建设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进一步落实地质遗迹保护责任、完善地质公园机制建设、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公众自觉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世界地质公园不仅仅要保护好地质遗迹,还要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探索新模式,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完善规划管理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措施。

  4 开展地质公园相关研究,培养和培训地质公园从业人才

  地质公园不仅保护了大量科学意义重大的珍贵地质遗迹,而且在促进地质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惠及民生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据地大(北京)党委书记王鸿冰介绍,自上世纪末中国启动国家地质公园计划起,学校积极支持和参与地质公园相关工作,成为中国最早开展地质公园研究的高等院校。多年来,在国土资源部指导下,学校专家教授参与了一系列与中国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工作,为许多地质公园在申报、建设、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的充分认可。

  同时,地大(北京)非常注重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批优秀毕业生成为多个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2015年,为配合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学校新设立了“地学旅游”本科生专业,从而建成了从本科生、硕士、博士及至博士后各个层次地质公园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国家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地质公园人才。

  王鸿冰介绍,基于近年来世界地质公园所取得的巨大进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一致认为,有必要在中国定期举办国际地质公园培训班,使地质公园经营、管理者、地质公园专家与科学合作伙伴熟悉世界地质公园新的章程、操作指南,明确地质公园理念、原则和规则,分享国际上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有效运作的成功经验,并解决在地质公园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专家的沟通和协商,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地质公园建设与培训、人才培养的经验与贡献,以及专家队伍水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他们一致支持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担此项任务,并得到正式授权。

  “希腊爱琴大学已连续举办了7届培训,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影响。中国地质大学于2015年与爱琴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其中地质公园研究和联合举办地质公园培训班是两校合作内容之一。在世界地质公园事业进入新纪元之际,两校合作在北京举办的这次高水平培训班,是世界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之后的首次重大活动,对推动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活动组织者、地大(北京)张建平教授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负责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全体成员莅临培训班,表明他们对地大(北京)在地质公园方面以往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王鸿冰表示,地大(北京)将以此为契机,一如既往地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GGN和中国地质公园的工作。学校将成立“中国地质遗产研究中心”,加强对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工作的支持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创造良好氛围,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深刻理解地质公园理念的地质公园专家队伍。同时,希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地质公园协会进一步加深合作,在地大(北京)成立针对亚太、面向全球的世界地质公园研究与培训中心,为地质公园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