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承担的“新疆鄯善县艾丁湖四区煤炭详查二维地震勘查”项目顺利通过野外数据采集验收。该项目作业区位于艾丁湖南坡地带,是我国最低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酷热干燥的地区之一。每年的七八月是这里最酷热的季节,地表温度甚至超过80℃。高温、干旱、荒漠,恶劣的环境给项目施工带来重重困难……
流火的七月,项目组5名技术人员先行进入艾丁湖作业区进行踏勘工作。当天到达测区时已近中午时分,气温骤升,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大家下车进入测区查看地理地质条件,脚踩在火热的戈壁滩上,顿感炙热难耐。二十多分钟的徒步后,热浪的侵袭让人几乎窒息。大家赶紧返回车里,低头一看,运动鞋的胶底已经融化变形。
白天的极端高温天气使我们无法正常施工。经过商议,大家决定白天高温时段在驻地休息,在夜间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作业。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我们于下午7点往作业区进发,9点左右到达施工现场。没有料到的是,作业区处于大风口,31吨的震源车都被刮得摇摇晃晃。熟知地震勘探施工的人都知道,大风严重影响数据采集质量,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进行施工,我们只好返回驻地。
我们与当地人打探交流后得知,该区刮风是常有的事,经常一刮就是好几天,中间只有短暂的停留。经协商,我们达成了一致——在作业区待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等待风停的瞬间进行数据采集,与风魔争分夺秒。
没有想到的是,在极其干燥、少雨的艾丁湖,我们却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雷雨冰雹天气。8月14日晚上七时许,我们像往常一样奔赴作业区,到达作业区时一切正常,大家还庆幸遇到了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谁料,到了8月15日凌晨,突然刮起大风,紧接着就是电闪雷鸣。为确保安全,我们赶紧关机断电,所有人员躲进车里。只见狂风卷起小沙夹杂着冰雹拍打在车上,噼里啪啦乱响。在等待雨停时,疲惫的工人们在微微摇晃着的车里睡着了。
8月15日,准备施工的是L9测线,这是该区最长的一条测线,测线上现有的100多个物理点也已排列到位,大伙都憋足了劲,一场“攻坚战”打响了。我们先安排一个仪器操作员和两个震源车操作员进行施工,预留部分人员在驻地休息,准备昼夜连续作战。这时施工任务已完成了大半,接近尾声,全体施工人员斗志高昂。从8月16日下午到8月17日上午8点,我们一鼓作气,顺利完成了303个物理点,结束了整个项目的野外采集工作。
历经重重磨难后,我们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