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由于连日强降雨,8月18日,四川全省启动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直击地灾“攻防战”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 李 萌 唐 丽 赵若言 发布时间:2015-09-02
 
 
图为已清淤的北川樱桃沟泥石流治理工程。 李 萌 摄

  8月16日~19日,四川省经历了今年以来覆盖范围最广、降雨强度最大的区域性强降雨过程。8月18日,全省启动自然灾害IV级救灾应急响应。气象资料显示,8月底~9月底,全省还将有多次降雨过程。

  近日,本报记者兵分三路,深入巴中市南江县、绵阳市北川县、成都都江堰市地灾重点防范区域,现场直击IV级救灾应急响应下的国土资源地灾防治工作一线。

  巴中南江:多个层面发布预警短信

  8月19日,记者在巴中市南江县三关村看到,暴雨冲刷后的小溪沟,河道被冲成20多米宽,全是泥石流淤积物。紧挨小溪沟一侧的玉泉小学,围墙和校门被冲毁。

  这里刚经历了百年难遇的强降雨。小溪沟冲出了20万立方米泥石流,冲毁了5间房屋,37户125人受灾。所幸,由于预警及时,周围住户提前避让,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预警信息是如何及时传递到村组的?

  “据省气象局预报:17日~18日,我县境内有一次强降雨过程,雨量大到暴雨,全力做好地灾防范……”玉泉小学地灾隐患点监测员胡德泉掏出手机,给记者展示预警短信。

  短信来源不止一处。乡镇、县区市、市州、省级层面都会点对点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受威胁隐患点上的监测员第一时间知晓。

  四川省地质环境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系统每天16时~17时,根据未来24小时的气象情况,做出全省地灾预警,并及时在相关网站和电视台公布,同时发送短信至所涉及市州的相关负责人。

  根据每小时实时监测的雨量信息,风险较高的地灾隐患点信息还会点对点发送给隐地灾监测员和监测责任人。系统显示,仅8月16日~19日这轮强降雨期间,系统面对面发布预警短信就达5万多条,点对点发布千余条。

  绵阳北川:樱桃沟工程护安全

  尽管近期有降雨预警,尽管房子就坐落在泥石流沟下,村民母刚贤却依然悠闲地坐在家里,夹着核桃吃。自从有了樱桃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他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这是记者8月19日在绵阳市北川县陈家坝乡老场村看到的情景。

  陈家坝乡樱桃沟泥石流是北川县的特大型泥石流。地震以后,北川县国土资源局及时对樱桃沟泥石流实施了工程治理。治理工程从2010年投入运行,在这5年中发挥了显著的防灾效果。

  今年再次启动了樱桃沟泥石流治理增补工程,赶在6月中旬主汛期前,新修了1个拦挡坝、2道固防坝和7段挡墙。

  “樱桃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按照十年一遇降水标准设防。”北川局副局长刘孝刚告诉记者,从2010年投入使用以来,樱桃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共进行了4次清淤,今年4月,赶在汛期到来前清淤10万立方米。

  成都都江堰:分级启动应急响应

  从都江堰市区到龙池镇的盘山路上,有时会看到靠山一侧的某处插着一个“地质灾害点”的牌子,山的对面、临河的一边肯定会有一位戴着“地灾监测员”红袖标的人驻守在那里,左顾右盼,时不时望望山上。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松了四川诸多山体。成都市市级地灾监测点有62处,都江堰占了13处,龙池镇就占了其中9处,威胁农户1307户、4912人。

  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钟华介向记者介绍:“分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让防灾工作更加精准。”副站长杨彪山说:“市局发布预警是根据大范围气象情况,而山区小气候复杂多变,当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预警级别,这样能够更好、更精准地采取有效措施。”

  8月7日22时,持续2个小时强降雨后,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地灾气象风险Ⅲ级预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龙池镇将预警提升至Ⅱ级,“天气预报说还会有大雨,红色村附近的八宝公路已经出现塌方。为保险起见,我们决定提高到Ⅱ级。”龙池镇国土规划办干事陈忠阳说。

  当晚,63岁的地灾监测员牟怀清接到通知后立即发出警报,危险区内受威胁的70多位村民闻讯后进行转移。牟怀清说,地灾应急转移路线、安置点是市镇两级政府早已设置好的,每年都要进行反复演练。“让每个村民听到警报后,闭着眼睛都知道往哪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