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从生态系统、生态服务、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4个方面进行评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西印度洋区域报告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刘燕飞 发布时间:2015-08-19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日前发布《西印度洋海岸区域现状报告》,旨在整合西印度洋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加深对该地区经济潜力、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和需求、区域环境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通过探究发展情景和政策,对海岸和海洋资源做出前瞻规划和管理。

 

该报告基于机会框架和DPSIR(驱动-压力-现状-影响-响应)分析方法,从生态系统、生态服务、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对西印度洋地区进行评估。

 

生物多样性评估。西印度洋地区物种丰富,具有相对原始的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资源和生态服务的依赖使得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面临着资源过度开发和栖息地衰退的巨大压力,并且经济的发展为生态系统引入新的威胁。报告给出如下建议:提升政府部门、管理机构和公众对该地区海洋自然环境的价值和脆弱性的认识;增加海洋研究的经费支持,尤其需要填补大陆架、深海、自然保护区、自然恢复区等方面的知识空缺;建立海洋环境综合监测计划,逐步推动跨区域联系的政策整合,以实现连贯的生态系统管理。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通过评估海洋生态环境系统在水循环、海-气相互作用、浮游植物初级生产、海洋源碳酸盐生产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后,发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同样面临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带来的海洋和海岸环境影响的压力。报告建议根据蓝色经济原则,推进合理的生态系统服务整体评价。

 

海洋食品安全评估。西印度洋生物多样性高,但单个物种的生物质很低,海洋资源的食品安全最主要的贡献来自鱼类捕捞和海产养殖。过去的50年,人口增长和全球经济扩大使得海岸资源承受的压力呈指数级增长。报告提出,通过官方合理限制捕鱼人员、捕鱼方法和捕获数量来解决海洋资源过度捕捞问题;加强渔业科学研究与管理的联系,从而推进渔业跨界管理;增强西印度洋地区的监测、监控和监督能力;通过扩展深海捕捞和海产养殖来增加海洋生产。

 

人类活动评估。报告评估了能源开发、矿产开采、旅游发展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带来的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活动和矿产开采的增加会使油气开采、生物勘测以及旅游等社会经济活动增加,在带来经济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对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挑战,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综合治理策略。报告提出,扩展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勘测活动的社会影响的认识;推出整合的海岸管理系统和法律框架;短期内开发和制定数据产品处理工具和机制,推进空间数据产品;从长远来看,要实现海洋和海岸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