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铁矿石价格不足以支撑生产成本,但国际铁矿石巨头用产能优势试图完全拖垮我国铁矿的戏码还在继续上演。价格似乎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优先考量。
国际矿业巨头必和必拓7月23日给本报记者发来的年报显示,其已超额完成2015财年(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铁矿石产出目标,并称受益于规模扩产,本财年产量将继续增长。
这个消息为原本需求疲软的市场带来压力。多家机构预计,铁矿石产能过剩、价格低位的局面将长期维持。
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对那些高成本运营的国产矿来说,无疑是场灾难。
当部分国产矿不断出局之时,一些有实力的国际矿商早已瞪大了眼睛,铆足了劲儿,试图通过扩产最大可能地占领那些有限的市场空缺。
国际巨头继续扩产
在截止到6月30日的财年里,必和必拓西澳铁矿石项目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54亿吨,增幅13%,而产出目标为2.5亿吨。
“在2016财年,生产效率的提高将成为西澳铁矿石项目产出增长的惟一动力,产量增幅预计为7%,单位成本预计降至每吨16美元。”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Andrew Mackenzie表示。
该集团还称,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会将未来年产量提升至2.9亿吨。其在4月份推迟了一港口项目,该项目本预计2017年中旬将产量提高至2.9亿吨。
另外,必和必拓还称,其将投资2.4亿美元升级西澳大利亚海上铁矿石设施。这些资金将用来购买6艘拖船,并在黑德兰港建设一座新的拖轮码头,预计2016年三季度完成建设。
必和必拓铁矿石业务主管Jimmy Wilson表示,这一项目将保证公司安全地满足拖运服务需求,有效管理黑德兰港所有用户运输风险。2015财年,必和必拓通过黑德兰港预计出口2.5亿吨铁矿石。
然而,面对洪水猛兽般的供应,需求市场却难求,令铁矿石价格哀鸣不已。当前,诸如高盛等大投行均对铁矿石市场表示悲观,认为全球供应过剩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其还称,未来两个季度,中国钢铁厂疲弱需求与不断攀升的海运铁矿石相比相形见绌。
高盛在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回暖,同时基础设施已经取代房地产成为最大的钢材需求大户,但下半年的改善不足以支撑铁矿石市场。未来,铁矿石将从今年三季度的每吨49美元跌至明年二季度的每吨44美元。
另外,高盛预测未来两个季度海运供应将持续增加,从而超过中国需求。高盛称,其团队近期到中国进行了调查,并对银行、开发商和钢铁、矿业和建筑材料领域的生产商进行了走访。虽然这些接受调查的人士认为下半年需求将好转,但不足以支撑市场,因为海运供应增加。
高盛预测,澳海运量将从今年的7.64亿吨增至明年的7.85亿吨,巴西海运量从3.67亿吨增至4.11亿吨。而全球需求将在今年萎缩1.3%,明年扩大1.1%。
此外,非洲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Kumba Iron Ore Ltd近日称,今年上半年其利润下滑61%,同时2006年上市以来首次削减股息。该公司也预测铁矿石价格仍将承压。
供应过剩将长期维持
尽管铁矿石价格一度跌到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但国际矿业巨头们依然在提量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没有压产提价的迹象。
包括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以及力拓集团在内,一批矿产商都在进行积极扩张,而随着最大买家中国的需求陷入停滞,这些额外的产出都在加剧全球供应过剩的局面。
必和必拓指出,今年1月~6月份,其铁矿石产品的均价是每吨53美元,相比半年之前的每吨70美元下降了24%。
悉尼分析师大卫=伦诺克斯(David Lennox)在必和必拓声明发布之后指出,“每吨50美元的铁矿石对于他们而言还是有相当不错的利润率。肯定是没有之前那么好了,但他们还是能挣到钱的,这才是关键所在。”
必和必拓最新公布的产量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公司完成铁矿石产量6009万吨,同比增6%,环比增2%,2015财年(截至2015年6月30日)全年产量超标激增14%,至2.33亿吨,达创纪录水平。
淡水河谷一季报也显示,公司铁矿石本季度产量达7450万吨,其中卡拉加斯矿区达2750万吨,均创同期最高纪录。FMG、力拓等公司也在扩建采矿点和运输港口。
巨头齐增产能的做法,目的之一是为了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力拓曾在今年初提出,有望在2017年前提高年产量至3.5亿吨,从而在2020年把出口到中国的铁矿石成本压低至每吨35美元。
彭博金属与矿业行业分析师朱轶向媒体表示,“到目前为止,全球三大矿商依然盈利,且有激进的增产计划,但每吨利润少了,靠量大维持。”
行业薄利开始导致一些高成本的非主流矿山倒闭退出,就连澳洲大矿阿特拉斯(Atlas)今年4月份也一度宣布停产。
据长江证券不完全统计,2015年,海外非主流矿已经退出或预计退出产能总计达到7600万吨。
而在国内,伴随中央对企业环保监督力度的加大,我国陆续清退了一部分高成本污染型落后产能,跌价也逼迫行业内部开始市场化整顿。
在此背景下,多家机构此前预估,全球铁矿石供应过剩局面将持续。彭博分析师朱轶称:“根据海外各大矿山的投产情况,到2017年以前,全球铁矿石供大于求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高盛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同样表示,未来两个季度海运铁矿石供应可能会超过中国钢厂疲弱的需求量。根据摩根士丹利数据,全球铁矿石供应将从目前的5810万吨提高到2020年的8320万吨。
除了供给过剩,需求疲软也大幅侵压了铁矿石价格。高盛继续看跌未来4个季度的铁矿石价格,预计今年9月末将跌至每吨49美元,到2016年二季度将进一步跌至每吨44美元。尽管中国的住宅开工量出现反弹,并且基础设施建设超越房地产成为最大钢铁消费市场,但今年下半年的改善可能还不够强劲,不足以支撑铁矿石价格。
国内铁矿日子不好过
忙着扩产的不止必和必拓一家。公开报道显示,澳洲另一矿山力拓在澳大利亚运营的铁矿石年产能已较预期计划早两个月提高至2.9亿吨,并预计2017年前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年产能达到3.6亿吨;巴西淡水河谷年产量2018年后将从去年的3.06亿吨增至4.5亿吨。
由于中国在世界铁矿石贸易量中的占比很大,只要中国进口还在旺盛增长,全球铁矿石需求局面就不会糟糕。
但随着大型矿山陆续扩产、中国钢铁需求增速放缓,铁矿石市场正由“卖方市场”逐步转入“买方市场”。
必和必拓表示,不会对铁矿石产量有任何的限制,从经营理念讲,其有这个生产能力,就要最大化利用这个生产能力,满负荷生产,前提是市场价格高于成本。
分析人士称,未来十年内优质铁矿石依然会来自现有的大型铁矿山,这些矿主要在澳大利亚和巴西。以必和必拓为例,未来可以在非常低的成本下扩产,这个产量可以维持100年。
“他们是寄希望于用成本优势把中国和印度等国家高成本的矿挤出市场。”行业人士分析称,因为矿山企业不止必和必拓一家,他们如果选择减产或者压缩产能,就意味着是给其他同行让出了市场份额。
国内钢铁行业的专家认为,矿价大幅跌落并非所谓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而在于深藏其后的世界矿业巨头的深谋远虑:试图通过价格战遏制竞争对手,维护其垄断地位与定价权。
专家表示,放眼当今世界,确实没有多少铁矿企业能够以30美元/吨~40美元/吨的超低成本生产,不仅国内钢铁企业生产完全成本远远高出这一水平,即便是我国境外投资的铁精矿,到岸成本也大多在100美元左右。
中国的矿山企业并不愿意坐以待毙。2014年3月18日,首个《中国铁矿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北京启动,目前已基本定型。根据规划,未来10年,我国将着力培育大型矿业集团,并力争使国产矿比例达到50%以上,从而破解铁矿石原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困难局面。
2015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依法适当降低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多措并举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会议确定,为改善铁矿石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促进结构调整、支持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和升级、保障国家资源供应安全,自5月1日起,依法适当下调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按规定税额的40%征收。
但相比当下惨淡的铁矿石市场,这种调整释放的信号仍然是“救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