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诸多研究中提出,全球气候变化将给海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然而迄今并没有研究对历史条件下的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做出实证讨论。《自然气候变化》日前在线发表的文章《与现在和过去比较下的未来海洋生物多样脆弱性研究》,对这一科学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
文章在综合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同时段内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脆弱性之后,预测未来百年内,原生物种的灭绝问题在永久分层地区的气候变暖之后将显得更加突出;在所有气候变化情景下,温带和极地生物群落区生物入侵将十分盛行。此外,研究人员分别模拟了代表性浓度路径为RCP2.6、RCP4.5、RCP6.0和RCP8.5四种气候变化情景下,温度变暖将会对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范围。
研究人员利用一个理论框架模型,在假设海洋中的生命群落组成是其生态位与区域环境之间交互影响的基础上,将不同类别的生态基本原则理论模型化,从而实现为全球海洋任何区域建立一个理想假想群落。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些重要物种的生态位进行分析,发现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科研人员主要对有孔虫、甲壳类动物、鱼类以及鲸类等物种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模拟分析,估算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分别评估了在过去(上新世:距今530万年至258.8万年和末次盛冰期:距今2.65万年至1.9万年)、现在(1960年至2013年)以及未来(2081年至2100年)三个时段内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脆弱程度。研究表明,在气候变化情景RCP2.6的情况下,气候变暖不甚明显,其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较小;在中度变暖的RCP4.5情景下,这种影响的严重性会增加到3倍之多;在严重变暖的RCP6.0和RCP8.5情景下,影响将更为强烈,在RCP6.0情景下将波及全球海洋生物的50%左右,在RCP8.5的情景下,这一范围甚至会达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