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影像数据库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突出
来源:内蒙古地调院
作者:张晓娜
发布时间:2015-07-03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得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关心和厚爱,创造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多个第一,被周恩来总理盛赞为“模范自治区”。同时也是新中国地质勘查工作开展最早的地区,新中国第一份地质勘查报告就诞生在白云鄂博。建国初期的多个水文地质队、地球物理探矿队、中苏联合地质调查队等相继在内蒙古诞生并开展地质工作,翻开了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找矿的第一页,填补着内蒙古地质勘查的一项项空白。
建国近65年来,经过几代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奉献、顽强探索,内蒙古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突出成果,探明了大量的矿产资源,矿产储量成倍增长,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内蒙古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能源、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和享誉国内外的矿产资源大区。
轰轰烈烈的地质勘查结束了内蒙古自治区资源贫乏的历史,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能源、有色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六十余年来,随着地质矿产工作的开展,各相关单位均产生和储存了大量的地质矿产影像资料。其中既有现代数据化资料也有许多老旧照片、胶片和录像带,内容涵盖了各历史时期、各部门、各级别领导的关怀期望、各类矿产资源找矿突破的重大成果、各大典型矿山的前世今生、各单位的成立、发展与变革……。尤其是老旧影像载体寿命短,保存难,不易于传播利用。基于以上情况,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对我区地质影像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分类、编辑、保存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为此,2014年5月内蒙古地质勘查基金中心立项,由内蒙古地质调查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记者站共同配合完成。工作开展近一年来,得到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大力支持,前期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共收集照片31963张、胶片底片数码透视扫描3000张、照片数码扫描12142张、配加背景注释说明2500张、照片剪辑修补2000张、收集影像资料459条。2015年,将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资料按类型分别进行数据录入,完善各级查询目录,充实和丰富数据库,基本建成便于利用的照片和影片两个独立完整的查询系统。同时,精选纪念意义重大、历史价值高、能充分体现自治区地质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有矿产资源价值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册。
该项目是自治区首次以反映我区地质风貌的影像数据为对象的综合档案数据库项目,项目成果将为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积极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