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建立地质工作影像数据库
填补自治区地质工作历史资料空白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玉恒
发布时间:2015-06-15
真实记录内蒙古地质工作历史发展进程和重大成果的《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工作影像数据库建设》项目,日前通过专家组中期审查。珍贵的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几代地质队员的艰辛奉献,有力见证了内蒙古自治区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填补了地质工作历史资料的空白。
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地质勘查工作开展最早的地区,新中国第一份地质勘查报告就诞生在白云鄂博矿。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经过几代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奉献,探明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使内蒙古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与此同时,自治区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存有大量地质工作老照片、胶片、录像带等。仅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就存有黑白彩色相片、底片3万余张,各种录像带400多盘。这些难得的珍贵资料面临老化、缺失、损毁,急需采用现代新技术进行系统修复整理并转为数字化长期保存。
对此,内蒙古地质勘查基金于2014年5月立项,由内蒙古地调院承担并与自治区厅《中国国土资源报社》记者站协作完成。目前,项目组工作人员正在积极进行收集、整理全区地质工作各类摄影、录像资料,并将其进行扫描、修复、录入、编目及数字化处理,建立影像数据库及应用系统。该项目计划于2016年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