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风浪保平安
——关注三峡库区滑坡涌浪灾害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范宏喜
发布时间:2015-06-12
【阅读提示】
6月8日凌晨,受强降雨影响,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季刀村下寨发生山体滑坡,泥石将8栋民房冲毁;9日凌晨2时,山体滑坡导致贵州沿河至印江公路完全中断;中午11时,连日暴雨使江西贵溪市彭湾乡东源组发生山体滑坡,近30立方米的土石向山下的民房袭来;12时,贵州遵义新蒲一高速路口发生山体滑坡,一人遇难;10日8时,受降雨影响,湖南境内G209怀化市环城路岩头段山体滑坡,道路中断;中午11时许,乌鲁木齐市216国道后峡山区段,因山体被雨水长时间冲刷发生滑坡,碎石将道路填埋,百余辆车被困山区……
进入汛期,有关地质灾害的讯息一下子多了起来。尽管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备战,把地灾防治当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严防死守,但面对极端天气频发、地质结构复杂、人类工程增多等不利条件,人们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掌控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越来越凸显的各类地质灾害。如何才能让广大群众走出地质灾害的阴影?日前,本报记者来到位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内的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采访了多位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专家。而无论他们谈到的是非常规“变异”地灾,还是库区滑坡涌浪、城镇化建设中的地质安全,强调的核心思想都是一个,那就是必须提升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水平,唯有基于高科技基础上越来越精准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拯救那些饱受地灾威胁的人们。
随着当前社会对江河船舶安全的高度关注,水库滑坡涌浪灾害也进入人们视野。6月3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主任程温鸣向记者谈起了威胁长江船舶安全的水库滑坡涌浪灾害。
滑坡涌浪灾害威胁长江三峡库区船舶安全
程温鸣告诉记者,大型高速滑坡的失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尤其是水库库岸滑坡,它的失稳会导致岩土体高速入水,不仅会冲毁水工建筑物、堵塞河道,而且还会激起巨大的涌浪,威胁航行船只、库区坝体及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库滑坡涌浪灾害是水库运营过程中重要的灾害类型,我国滑坡堵江及滑坡涌浪事件屡见不鲜。如 2003年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就产生了高达15米的巨大涌浪,传播到30多公里,打翻船舶22艘,14人死亡、10人失踪;2008年龚家方崩滑体涌浪6米,传播7公里多,使停靠码头的多只船舶受损。
三峡库区监测预警型滑坡众多,一些滑坡在水位涨落和降雨等因素影响下会出现大变形,如白水河滑坡、北泥儿湾滑坡、凉水井滑坡,青石滑坡等,其涌浪传播和衰减规律、危险性评价及区划、应急处置,一直是学术界和灾害管理部门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开展三峡水库滑坡涌浪灾害预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意义重大。
地质科学家研究三峡库区滑坡涌浪已达6年
据介绍,从2009年开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了“三峡水库滑坡涌浪计算与预测研究及库区重大危险性滑坡涌浪危害预测评价”工作,对三峡库区滑坡涌浪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科研人员运用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滑坡涌浪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分析总结,在充分收集三峡库区二、三期滑坡地质资料、滑坡上下游河道地形图、滑坡涌浪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了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模拟原型,建立了滑坡上下游河道模型、滑体模型,构建了滑坡涌浪实验控制和实验量测系统,开展了滑坡首浪、传播浪、爬坡浪等方面的三维物理模型试验。同时,结合试验量测数据,提出了适合于三峡库区滑坡的涌浪计算模型,建立了合理的二维滑坡涌浪数学模型,模拟了白水河滑坡产生的涌浪,分析了涌浪的沿程传播与衰减规律。
程温鸣认为,更具现实意义的是,科学家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对白水河滑坡、北泥儿湾滑坡、青石滑坡的涌浪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白水河滑坡的首浪高度为11.2米,北泥儿湾滑坡的首浪高度为10.3米,青石滑坡的首浪高度为18.6米,验证了“涌浪高度体现了涌浪灾害的强度,涌浪高程反映了涌浪灾害的影响范围”的结论,为三峡库区航道及沿岸的受灾对象发布预警奠定了基础。
开展更加深入的滑坡涌浪预测专题研究迫在眉睫
如今,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已开发建立了三峡库区滑坡涌浪预测评价系统,利用该系统完成了三峡库区可能产生巨大涌浪的70个重大崩塌滑坡在9种工况影响下的稳定性和破坏概率计算,失稳情况下的滑坡运动速度、最大首浪、传播浪及爬坡浪的计算与分析工作,并完成了三峡库区新滩滑坡和千将坪滑坡的反分析计算。
程温鸣说,《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指出,我国要利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那么,三峡库区在高水位及以后水库水位变动因素影响下,库岸滑坡活动性必然加强,三峡水库滑坡涌浪已经成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开展滑坡涌浪预测专题研究迫在眉睫。因此,建议开展更深入的精准化专题研究,从而提高滑坡涌浪结果计算的可靠度,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供更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