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仰观千年史俯探亿年石

——山西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风采录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乔思伟 邢云鹏 王建伟 樊雯翔 发布时间:2015-06-01
  站在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观景台上,遥望对面的云冈石窟,佛光天色尽在眼前。俯身环视,万吨运煤列车缓缓驶过,十里河潺潺东去,翠绿环绕中,现代能源工业的沧桑与古代石窟艺术的永恒,浑然一体,让人流连忘返。

  有谁知道,污水横流、矸石遍地、煤灰飞扬不时肆虐,曾是上世纪90年代山西大同云冈沟的真实写照。

  巨变是如何发生的?记者徜徉在列入首批国家矿山公园的晋华宫一探究竟。

  煤矿变公园

  晋华宫矿坐落在大同城西12公里处,是山西同煤集团主力生产矿井之一,于1956年建成投产,已经累计生产煤炭1.6亿多吨,为我国的煤炭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矿区与世界著名的云冈石窟隔河相望,十里河水从狭长的谷底淌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十里河仍然“河水清且涟漪”,常有孩童戏水,一袭纱网沉在河底,抬起来便有细长的绵鱼网间跳跃。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云冈沟内小煤窑泛起,山上植被大片破坏,上游山泉逐渐消失,十里河河道充斥着工业、生活污水,慢慢变成了一条脏水河。

  煤炭过度开采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十里河水失去了清澈的回忆时,晋华宫这座老矿井也把石窟的华彩笼罩在漫天的黑色尘埃中。

  新世纪以来,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建议下,该矿在搞好煤炭生产的同时,开始了生态修复治理,独辟蹊径开辟了“中国第一、亚洲唯一”的煤矿井下探秘游项目,走出一条煤炭开采之外的发展新路。

  依托“煤都井下探秘游”项目,2004年11月晋华宫矿申报了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2005年8月,经国土资源部专家组严格初评、复评和审定,晋华宫矿获得矿山公园建设资格。

  “三废”变宝贝

  取得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后的几年中,晋华宫对矿容矿貌进行了亮化、美化,将昔日的煤矸石山、矿井水、棚户区旧址等“三废”变身旅游景点宝贝,打造碧水蓝天的矿区生态环境。

  废弃矸山变身“生态氧吧”。晋华宫矿占地十几万平方米的煤矸石山,以前由于煤矸石自燃,一年四季烟雾萦绕。从2008年开始,晋华宫矿采用挖除火源和注浆结合的办法加大对煤矸石的治理力度,对新排矸石采取分层碾压、日排日治的治理方法,有效治理了自燃等环境污染。为了防止煤粉尘扩散,晋华宫矿还先后投资450万元在储煤场安装了抑尘网,保护了矿区周边环境。与此同时,晋华宫矿成功完成了矸石山地质灾害治理绿化工程,采用防渗漏技术,保证植被成活率,樟子松、云杉、油松、新疆杨等植物面积近2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矿井废水变生活用水。晋华宫矿积极探索节约化、高效能的循环用水经济发展模式,2012年新建了一座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的矿井水处理厂,日处理矿井水能力可达4000立方米。处理后的水质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回用于井下设备的冷却、巷道降尘、配制乳化液、洗煤等生产领域,地面所有蒸汽锅炉和井口浴室,以及卫生清洁、浇灌树木等都用上了矿井水资源,缓解了矿区生产、生活用水紧张。

  废弃棚户区变身游览“遗址园”。矿工搬迁后废弃的棚户区,被改建成棚户区遗址,除了看上去更加整洁,保持了棚户区原貌,真实地展示矿工的生活变迁。数间土坯房,房内的土炕、生活用具等反映了昔日矿工的饮食起居,展示了矿工的艰苦生活条件和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

  梦想变现实

  对多数人而言,“上天”、“下海”都经历过,但“入地”的很少。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开园,让“入地”的梦想变为了现实。

  探寻神秘自然,是多数来客的想法。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井下游,满足了人们“探秘”的想法。慕名而来的游客了解到了煤炭生产的流程,也体验到了煤矿工人的艰辛。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有侏罗纪时代的陷落柱和断层,低头就能触摸到两亿年前的构造。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2012年正式开园后,还包括了煤炭博物馆、工业遗址参观区、仰佛台、石头村、晋阳潭、井下探秘游、棚户区遗址区七大景区,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金额达数亿元之巨。截至目前,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已经累计接待中外游客上百万人次;实行售票制两年来,收入60余万元,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良好的社会效益正在显现。与记者同行的游客感叹:“没想到煤矿也能以这样的方式展示在大家面前,第一次了解到了煤矿的历史,了解到煤矿工作环境的艰苦。”

  总投资金额达数亿元之巨,门票收入才刚刚起步,经济效益显然不够理想。不过在晋华宫矿矿长赵晨德看来,云冈石窟被列为文化遗产后,晋华宫南山井的关闭就成为必须,要改造成能与其呼应的新景点,是最佳选择。矿山公园也承担着科普教育等社会责任,其效益不能仅以经济收入来衡量。

  “自从国家矿山公园开园以来,不仅改善了云冈沟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为全国的矿山转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赵晨德说,随着大众生活的丰富,工业旅游与艺术旅游必将为更多人青睐,如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这样要素皆备的转型升级项目,必然会接续新的产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