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对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京津冀地区,专家寄望于综合利用废弃的尾矿,为减排PM2.5作出应有贡献——

打好突围“霾”伏的资源牌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吕苑鹃 发布时间:2015-04-21
  阅读提示

  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开山炸石每年的PM2.5排放量相当于640万辆机动车的总排放量。对此,专家建议,推进尾矿和废石替代开山炸石生产建设用砂石料,以二次资源的再利用逐渐替代一次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中,除了燃煤、机动车和扬尘外,罪魁祸首还有谁?

  “京津冀地区,每年开山炸石生产建设用砂石料,约向大气中排放潜在的PM2.5形成物8457.6万公斤,相当于640万辆机动车的总排放量,超过北京市全部机动车的排放量。”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首席专家倪文告诉记者,这一长期被忽视的雾霾元凶,危害不容小觑。

  据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统计,京津冀地区每年建设用砂石料的总消耗量约6亿吨,大部分取自开山炸石,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隐患。

  那么,能否减少城市建设对天然砂石的依赖,还京津冀一片蓝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沉睡”的宝藏——尾矿资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包景岭等16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大力推进铁矿尾矿和废石替代建设用砂石料,逐步减少京津冀地区开山炸石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杨玉成则呼吁加强尾矿和废石利用,减少雾霾……

  “这些建议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倪文的研究证明,在京津冀地区利用尾矿资源,完全可以替代开山炸石获取砂石料。

  京津冀地区有巨大的铁尾矿和废石资源。数据显示,目前在京津冀及周边的燕山和太行山区,就堆存有200亿吨以上铁矿尾矿和废石,并且以每年超过10亿吨的速度增长。而该地区每年开山炸石生产的6亿吨砂石料也都来自燕山和太行山区,特殊的区位优势使两者具有可替代性。

  技术上也完全可行。目前我国采用铁尾矿和废石生产混凝土骨料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北京已应用了12年之久。如北京密云冶金矿山公司在利用尾矿废石生产砂石料时,完全套用国家对建筑用砂、碎石的标准。

  京津冀协同发展或为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吹来东风。以尾矿和废石为原料生产的建设用砂石料多属低值产品,运输成本是成本的“大头”,如考虑运输的协同优化,或采用铁路运输,运费可大幅降低,完全能实现与开山炸石生产砂石料成本零增加替换。

  “在当前重拳治霾的背景下,减少京津冀地区开山炸石,开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刻不容缓。”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杜根杰认为。

  倪文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提高开山炸石的门槛,进一步出台京津冀地区开山炸石生产砂石料的限制性政策和环保强制性政策,逐年减少开山炸石生产量;制定鼓励政策,逐年增加采用铁矿尾矿和废石代替开山炸石生产砂石料;大力发展电气化铁路运输、减少水泥熟料产量,并将其作为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之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优先部署;加快相关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抓紧制定配套的引导性和强制性国家技术标准、施工规范等技术文件。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已经在行动:

  ——日前,工信部下发了《2015年工业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实现京津冀尾矿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约6000万吨/年,并着手研究制定京津冀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动尾矿和废石等资源跨区域协同利用。

  ——河北省政府提出了推动京津冀地区省部共建尾矿资源化利用协作创新平台的构想。

  ——承德市政府与北京市住建委签订协议,充分利用该市近20亿立方米尾矿资源生产建筑材料供应北京市场。目前,承德市已投产42家尾矿综合利用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尾矿里淘“金”。

  ……

  综合利用尾矿和废石资源破解环保难题的未来,可以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