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重视国土资源大数据安全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海川 发布时间:2015-04-17
  ■在“无国界”互联网中,国土资源信息一旦在我们不知情下被全部抓取,就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危及国家利益。

  去年9月,国土资源部审议通过了建设“国土资源云”方案,表明国土资源工作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探索阶段。建设“国土资源云”,就是要通过各类数据轨迹的“大覆盖”,推动各类同构、异构数据的“大融合”,提升分析数据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大智慧”,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到显隐性价值挖掘的“大应用”,为国土资源工作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与这种支撑同时受到高度关注的,还有大数据安全。

  纵观国土资源工作,包括二调成果、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地质调查等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必须借助互联网、传感器件等电子设备才能实现。而互联网、传感器的公开透明,以及它的适时在线性,都使数据安全面临极大隐患。我们在开发利用和维护好、发展好国土资源大数据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国土资源云”适应了信息化发展要求,但问题在于,其设备研制与接入是否能够完全自主,至少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从这个方面讲,“国土资源云”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安全防范。在国土资源行业领域,战略性矿产资源基础信息、地质构造大数据如高精度、大比例尺航磁资料、陆域航磁图及航磁数据转换处理系列图件,以及地理信息等都是事关国土安全的大数据,而在“无国界”互联网中,国土资源信息一旦在我们不知情下被全部抓取,就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危及国家利益。

  眼下我们对国土资源数据安全模式还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从一些地方的工作实践看,还存在着对数据保存不够重视、对存储数据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尤其是对于数据安全,在一些地方及单位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此外,现行法律法规也并未对大数据开发利用保密行为作出专门规定,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加强大数据安全管理,防止土地矿产等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安全出现隐患十分重要。

  大数据安全是一个综合性课题,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方方面面,既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要求。所以,我们要做好严格的保密规范、明晰的安全策略以及高素质管理人才的保障,实时保证国土资源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为此,一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评估,通过评估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整体防护安全策略。二要采取数据加密安全网关,设置“访问过滤”、“文件加密”等技术关卡。三要打造具有自主产权的国土资源数据库,地质构造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掌握在自己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