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地质六十年获各类奖项超千
铀矿勘查理论方法渐趋系列化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单广宁 魏雪松
发布时间:2015-04-13
60年来,中核地质系统共完成3300余项国防预研、核能开发研究、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国家305项目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累计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10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37项;国家科技发明奖8项;国家优秀产品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00多项。4月1日,由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主办的中国核地质创建60周年成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这一组数据表明,我国铀矿勘查已实现由当初的因陋就简到现在先进技术支撑的根本性转变。
据介绍,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建立起完整的铀矿地质科技体系,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业务技术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以及覆盖铀矿从基础理论、勘查技术、技术标准到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的先进铀矿勘查技术体系,助推我国核地质科技实现了由草创时的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到现在高分辨数字化先进技术完全覆盖铀矿勘查各环节的根本性转变。
在基础地质理论方面,系统建立和完善了我国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的四大重要铀矿类型成矿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了我国北方陆相沉积盆地砂岩型和南方热液型铀矿成矿理论;建立了多种铀成矿模式。
在勘查技术方面,集成构建了我国大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预测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由地质评价、铀矿田遥感评价与预测、地球物理攻深找盲、地球化学攻深找盲四大技术方法组成的热液型铀矿攻深找盲技术体系。形成了完备的铀资源潜力定量预测评价技术体系。在开发和改进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钻探工艺等铀资源勘查单项技术方法的同时,加强了砂岩型铀矿有效技术方法组合的集成研究,形成了以地质、高分辨率物化探勘查、高光谱遥感、超深钻探、分析测试及数据处理为主的“天—空—地—深”四位一体的技术体系。
在技术标准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核地质各个专业领域的标准154项,形成了基础性、保障性、综合性、专业性四大技术标准体系。其中《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勘查规范》填补了我国铀矿勘查技术标准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