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产业发展需进入快车道
——我国煤层气开发管窥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宗和
发布时间:2015-03-16
煤层气也称煤矿瓦斯,作为优质清洁能源之一,热值与常规天然气相当,对加快煤层气勘探开发,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促进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多地频发雾霾,能源发展结构不合理等矛盾带来的后果逐渐显现,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越发被重视。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了推进煤层气开采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煤层气开发再次引起关注。
那么,我国目前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如何、发展中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快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
煤层气开采严重不足
在治理雾霾、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得到重视,但由于我国“少气”的资源禀赋,目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超过三成。
我国替代能源品种的选择离不开资源禀赋的约束。有专家认为,当前煤层气是我国替代能源中较为现实可行的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宗虎说,地面井开发抽取的煤层气与天然气成分类似,是一种高热值的清洁能源,天然气可使用之处都可使用这种煤层气。
据测算,全球埋深浅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约为240万亿立方米,是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的2倍多。我国埋深浅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6.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
然而,目前我国煤层气开采严重不足。从地域上看,我国95%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在晋陕蒙、新疆、冀豫皖和云贵川渝等4个含气区,其中,晋陕蒙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最大,占全国的五成左右。目前,全国只有山西晋煤集团等几家企业开采煤层气,内蒙古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工作处于筹备状态。
从产量上看,从2006年开始,随着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出台,煤层气开发利用加速,但利用量、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据统计,我国2011年煤层气抽采量115亿立方米,利用量53亿立方米,利用率46.09%;2012年抽采量125亿立方米,利用量52亿立方米,利用率41.53%;2013年抽采量156亿立方米,利用量66亿立方米,利用率42.31%。2014年煤层气抽采量170亿立方米,利用77亿立方米。
在煤层气利用量和利用率偏低的背后,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目前,我国大多数煤层气被不加利用直接排放,每年损失煤层气200亿立方米。而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0倍,对臭氧层的破坏力是二氧化碳的7倍。
产业化发展面临一些障碍
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具有能源保障、安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效益,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煤层气产业尚未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第一,开发投入大、价格补贴少,影响企业积极性。煤层气开发投入高,但产品价格低、补贴少,导致有关项目大多亏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煤层气研究中心主任张遂安说,建设开发1亿立方米的煤层气产能,大约需要4.5亿元投资,而建设同等规模的常规天然气田产能,投资不会超过1亿元。
同时,煤层气产品在燃气市场中份额很小,缺少话语权,而国家关于煤层气价格可以随行就市的政策也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尽管2007年国家出台补贴标准,中央财政每立方米补贴企业0.2元,但这一标准是基于2006年物价水平制定,近年来物价上涨较快,补贴激励效应大大减弱。
第二,管网建设滞后导致利用率低。据统计,截至2012年末,我国天然气管道干线、支干线长度超过5.5万公里,大多控制在大型油气企业手中,且管网系统不完善,区域性输配管网尤不发达。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与输送衔接不畅,部分煤层气开发地区缺少相应输气管道,大量开发出来的煤层气无法输送到远距离的需求市场,导致利用率较低、难以支撑产业发展。
第三,煤炭煤层气开发需协调开发,实现双赢。煤炭和煤层气的开发技术和规范要求各不相同,实际生产过程中,民营煤炭企业和国有专业煤层气企业之间,由于利益出发点不同,经常各自为营、矛盾重生,且涉及多重利益纠葛。
此外,地质勘查、开采技术和工艺流程等方面也还没有配套,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痼疾。
加快培育发展煤层气产业
煤层气发展现状引起高层重视。2015年2月,为贯彻中央有关能源发展精神,国家能源局出台《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旨在加快培育和发展煤层气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力争达到4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200亿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煤矿瓦斯抽采200亿立方米,利用率60%以上。建成3~4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重点煤矿区基本形成煤层气与煤矿瓦斯共采格局。
《计划》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重点任务。主要是分区域分层次开展勘探,加快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勘探,推进新疆、云贵等地区勘探,加强煤矿区资源综合勘查,形成规模探明储量;加快煤层气地面开发;加强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建设一批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全面推进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完善利用基础设施,根据资源分布和市场需求,统筹建设区域性输气管道,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压缩、液化站,推广低浓度瓦斯发电;强化科技创新等。
《规划》还提出了推进煤层气发展的一些大举措:出台完善扶持政策,研究提高煤层气开发财政补贴标准,制定低浓度瓦斯利用鼓励政策,督促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加大勘探开发投入,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研究提高煤层气最低勘查投入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资源协调开发机制,推进山西省煤层气和煤炭资源管理试点工作,优化煤层气、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和时序,妥善解决矿业权重叠问题。
煤层气作为天然气最现实的接替能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有关专家学者还呼吁国家进一步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进一步出台产业政策,为煤层气企业或项目获得金融、银行支持提供正面的政策依据。建议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为煤层气开发利用提供政策性贷款,对瓦斯治理效果显著的煤层气开发项目实行贴息;国家适当提高煤层气抽采企业的补贴标准。
二是建议国家加大煤层气管道建设力度,解决输气瓶颈。煤层气以气体产品为主,液体产品为辅,管道输送是主要方式。国家计划“十二五”期间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豫北建设13条煤层气管道,输气管道总长2054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但是截至今年1月,除了集输管线和就近供应小管线外,投产及在建的煤层气管道仅有5条,建议国家加大煤层气管道建设力度,解决输气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