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找矿“骑”兵

——山东物化探院青海格尔木水系沉积物测量小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高广超 发布时间:2015-03-09

 
雪中搬家

  
  项目部:青海省格尔木市分水岭北地区J46E022006等四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成员:项目负责边荣春,王智、张少波、苏鹏飞、郝双东,司机寻俭印等

  成果:在面积16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完成采样7800个点、重采样189个点、样品加工15978件

  在青海省东昆仑山脉中西段海拔4300米~5600米之间的高寒山区,活跃着一支来自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的找矿小分队。他们迎风冒雪骑着马过沟壑、爬高山,在面积16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完成采样7800个点、重采样189个点、样品加工15978件。2014年12月8日~9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专家组,对该项目的组织施工、原始资料、成果质量等进行了全面验收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练骑马做培训两不耽误

  这次来青海施工的人员,除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的职工外,还有河北地质职工大学的15名实习学生,再加上当地民工,总共46人。由于工区北西走向极高,山势陡峻且切割强烈,大部分地段车辆难以通行,只能依靠马匹做为主要交通工具,有的地方只能徒步行进。

  项目负责边荣春说:“我2006年第一次来青海工作,至今已经不少于四次。骑着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在山里找矿还是头一遭,感觉挺新奇的。”

  7月初,经过3天短暂的骑马练习和采样理论培训,小分队全体队员一起去野外实地演练。赶往选定区域要过一条宽约50米且漩涡不断的河,需要有经验的骑手在前面带路,后面的人马紧随其后才能顺利通过。行进过程中,王智的马不小心踩进漩涡。受到惊吓的马慌了神,一下子将王智甩到了河水里。

  “骑士”救车

  9月8日一大早,天空飘起了小雪。边荣春等人一边打包整理行李,一边拆卸帐篷。谁料,帐篷刚拆完,鹅毛大雪便飘扬而来。行李已经捆绑在马背上,只能冒雪搬家了。大家深一脚浅一脚缓慢行走,下午6点多才从海拔3200多米的第二个基地赶到海拔4400多米的第三个基地。

  9月9日早上,马队从基地整装出发,下午5点多抵达张少波等人所在的工作区。得知司机寻俭印和苏鹏飞到相隔250多公里远的加油站拉油,已经两天了,按说今天该回来。雪时断时续地下着,等到晚上8点多,边荣春实在坐不住了,带人出去打探。路上听当地人说:有一辆战旗车掉进距离现在大约30多公里远的河里了,没见到人。

  边荣春心里一惊,心急火燎地赶到第二个基地,见两人安然无恙才松了一口气。“河水很急,我和鹏飞忙活了大半天也没把车弄出来。”“寻师傅的鞋子被大水冲走了,他自己还不小心歪倒在河里。我们走了30多公里,11点多才回到基地。”两人疲惫地讲了他们的遭遇。

  第二天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匆匆吃过早饭,边荣春等人穿上靴子,带上木板、铁锨、千斤顶便开车出发了。由于路被积雪覆盖,只能凭着记忆摸索前进。事故现场,车的四个轮子被埋在了沙子里,车身上全是雪,车里的河沙足有10厘米厚。他们先用5个千斤顶相互配合,把车轮腾空,再把木板垫在车轮底下,终于把车“抢救”了出来。

  哨子鞭炮吓退野牛和熊

  在人迹罕至的工区作业,经常会碰到野牛、野牦牛、熊。哨子和大鞭炮是每个队员必备的防身物品。

  9月初的一天,在新工区,郝双东和几个队员进山探路时碰到过一头野牛,它翘着尾巴,探着头,在前方100米处虎视眈眈。队员们吹哨、呼喊想吓跑野牛,野牛每向前跑十多米就停下来和队员们对视一会儿,反复多好次,才不甘心地跑开。

  有一次,项目组的车沿着河道向基地赶,车灯照见了一头高约一米半、长约2米,体型健硕的黑熊。因车灯不是很亮,它并没有受惊,按喇叭也不管用。寻俭印说:“我们尝试用强光手电晃它的眼睛。这一招还真奏效,一会儿它就跑到了山坡上。”

  “有一次更可怕,我们同时撞见了5只熊。”边荣春回忆,当时天色已晚,需要就近寻找水源并住宿。安排好大多数队员就地休息后,边荣春带着两支马队十几个人沿着山沟向上游寻找水源,走出离休息地约1公里,突然在左前侧山头上看到了3只黑熊。“我们手里都拿着扎帐篷用的铁棍,并不是很害怕,想大声喊叫震慑它们,没想到又引出了两只熊。”听到对讲机传来的求援声,正在休息的马队人员急忙赶来,吹哨子、放鞭炮,才把熊吓跑了。在遇到熊的山坡下面,队员们找到了水源并安营扎寨,第二天又开始了新的野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