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边上守山人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诒卿 方黎明 付剑均
发布时间:2015-03-02
“老李啊,在家吗?一会儿带上今年的地灾隐患监测纪录本到关伏园地灾点标示牌前来一下。”腊月二十五,记者随同湖北省秭归县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余祖湛一行来到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4组的地灾隐患监测点,余祖湛给监测员李双全打了个电话。
“半个小时内我一定赶到。”接到的电话后不到20分钟,李双全的身影就出现在约定的地点。
李双全今年50岁,担任着上孝仁、天灯河、关伏园3个地灾隐患点的监测工作。翻开他的地灾监测纪录本,上面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每次巡查的时间、巡查情况以及在巡查路上遇见的村民名字。按照要求,他每5天就要对所负责的3个地灾隐患点巡查一遍,每次花费3个多小时。这一习惯李双全从2001年开始,坚持了15年来。
要过年了,余祖湛问起监测员补贴有没有到位,李双全点了点头:“早就发下来了。”其实,担任监测员加上在家种地,李双全一年的收入只有一万多元,远远比不上其他出门打工的人,可是李双全却笑着说:“就是不给钱也得干呀。”按说,一个合格的地灾监测员要身体好、有文化、有责任心,可如今在农村里想找一个这样的人是越来越难,这也是李双全超负荷承担3个监测点的原因之一。
每当天气即将出现异常变化,李双全和其他的监测员手机上就会收到气象部门发来的气象预警短信,监测员则会自动加密监测。每年汛期来临,国土资源部门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预案,确保干部每人一张“防灾工作明白卡”,村民人手一张“防灾避险明白卡”,在明白卡上,列有监测员姓名电话,村委会和镇卫生院负责人姓名电话等等,并提醒村民随时观察灾害体情况,及时与监测人联系,听见预警信号后要迅速撤离。
历史上,因为滑坡,这里曾经创造过奇迹。李双全所负责的3个监测点就位于链子崖风景区下,而长江的对岸,正是举世闻名的新滩大滑坡遗址。举世无双的链子崖岩崩治理地质奇观,曾经被李四光称为“世界地质研究的活化石”;而1985年发生的新滩大滑坡,则是人类历史上滑坡预测预报“了不起的世界奇迹”之一。如今,这里依然上演着人与自然的千年博弈,173根巨型铁链铆固5万方危岩体,滑坡遗址废墟变梯田,而地灾监测无疑是这场博弈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秭归县发生的多次滑坡,都是监测员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及时上报,第一时间鸣警撤离,才一次又一次创造了“零死亡”的奇迹。
除了群测群防之外,专业的地质灾害监测仪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到进入地灾多发期,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就会在九畹溪镇九畹溪景区内一处滑坡体上安装上GPS全自动实时监测设备,开展专业监测,为避险防灾提供技术支撑。
滑坡虽然很可怕,但是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宜昌市实现了连续11年地灾零死亡的目标。在防与避的同时,对滑坡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治理,这也是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2002年起,宜昌市共争取国家投入10亿元对三峡库区136个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工程治理,对不能治理的滑坡体上居住的村民实施搬迁避让,基本消除库区重要交通干线及其沿线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确保三峡水库运行安全和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造成的浪涌足有七八十米高。”李双全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新滩大滑坡发生时的情形。而当年在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情况下,监测员和专家们高度负责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才创造了新滩镇475户居民1371人无一人伤亡的奇迹,没有人希望悲剧再次重演,但如果险情真的再次出现,相信有了李双全这些“高峡哨兵”们的存在,人们有信心再次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