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冰山高处万里霞

——新疆第一区调大队东昆仑屈库勒克东金锑矿找矿纪实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程宏钧 潘菁菁 张琰 发布时间:2014-12-01


野外踏勘。刘江斌 摄

  遥望冰峰万仞的昆仑雪山,李白留下“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千古名句;毛泽东写下“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的精彩华章;探索“万山之祖”富饶宝藏的炙热之心,更让无数地质队员群情激昂。

  屈库勒克东金锑矿位于东昆仑地区,在区调工作的基础上,这里先后发现了四条金锑矿化蚀变带,其中一号矿化蚀变带工程控制部分矿段探明的资源量已达到中型。随着“探边摸底”深部找矿的不断深入,屈库勒克东金锑将有望形成一个大型、超大型金锑多金属矿田。

  “这是我们新时期坚守昆仑山开展地质找矿取得的重大突破!”新疆第一区调大队队长王春雷充满自豪,“这更是一区调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昆仑找矿精神的有力见证!”

  圈定异常,点燃找矿希望

  2009年8月,由大队项目负责郭利率领的《新疆且末县洒阳沟—屈库勒克一带铜金矿预普查》项目组在资料匮乏,对工作区的路况、交通等信息均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仅凭前人留下的1:10万化探所圈定的异常范围为线索,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

  工区没有路,项目组雇来毛驴、马匹托运物资,自己徒步进山。昆仑山上气候多变,队员们经常冒着暴风雪穿行于悬崖峭壁间,饥渴难耐时,随手抓一把雪填进嘴里,不仅能解渴,还能在雪的刺激下,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呼吸困难。

  每天行进的20公里山路,除了攀爬突兀嶙峋的峭壁,还要赤脚蹚过冰凉刺骨的山涧溪水。双脚被带着冰碴的河水冻得通红麻木,使劲揉搓几下,便感觉到钻心的刺痛。队员们几次扑倒在河里,衣服都湿透了却仍坚持干完活再回营地。

  再艰苦、再困难,见山还要爬,遇河依然蹚,因为该地区的矿头往往出露在高山区,只有走到目的地才敢断定有没有矿。项目负责郭利经常用凯尔特人篮球队的队训激励大家:“努力和遗憾,哪个更痛苦?”

  凭借着“想要做出点事”的决心,项目组一个月就完成了几百平方千米的化探、剖面测量任务。通过一系列地质工作,项目组发现了包括屈库勒克东金锑矿三号带在内的较好的金、锑、铜矿(化)点、矿化蚀变带,初步锁定了找矿范围。

  2010年,大队高级工程师曹福根带领找矿小分队在执行路线调查任务中发现了屈库勒克东金锑矿一号带地表露头。振奋人心的消息让队员们鼓足了干劲,通过1:2000地质草测及少量的槽探工程,一号带圈出长1.2千米,宽5~15米的金锑矿化带,对地表矿化带作了初步控制,确定该矿具有较大资源远景。这让所有人都点燃了见矿的希望!

  开凿平硐,见矿并不理想

  2011年至2012年,怀揣着见矿的兴奋,鼓足找矿的信心,新一轮的硐探及外围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开始了。一边开凿平硐,一边加强外围找矿,新线索不断被发现。

  2012年8月的一天,郭利带领由8名队员、7头毛驴组成的小组,沿着布拉克巴什代牙河由南向北,到河的上游地区进行化探异常扫面。两岸高山耸立,仅有的路在河道两边。队员们牵着毛驴,沿着悬崖边儿,蹚着河水,小心翼翼地来回穿梭,刺骨的河水让人牙齿打架。走到十多公里的一个拐弯处,水深至队员的胯部,水流也湍急,毛驴被冲翻滑倒,人在水里站都站不稳,试了几次都没法通过。

  大家无奈回到驻地后,一个更加让人灰心的消息传来——开凿了好久的平硐CM12终于到达矿位,但矿体不厚,品位不高。

  难道河上游一带的扫面工作要因此而停滞?这一带的外围找矿点要就此放弃?矿体的走向是否有变化?

  带着疑问和不甘心,大队总工程师赵树铭、地调所所长赵恒乐与郭利进行了紧急探讨与分析,决定从另一个位置开凿平硐进行再次验证,可新开的平硐见矿情况依然不理想。

  之前的两年间,项目组对屈库勒克东金锑矿一号带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槽探工程控制,连开由南向北两个平硐,控制其矿体深部延伸情况,并且发现多处外围找矿点。根据多年来对这一带的评价,找矿前景十分乐观,但是当面对两个平硐矿带较窄,矿化品位低的结果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屈库勒克一带的找矿之路会就此夭折么?一个大大的问号拍打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打钻布坑,显示较好前景

  第一区调大队党委紧急召集专家学者,多次会审讨论、综合评估,根据现有资料反复论证,认为该处肯定有矿,应继续开展硐探、坑道钻探等验证工作。在这一思路指导下,郭利立即带领分队技术员及外协钻机队伍,开凿平硐,并向斜深处打钻,看深部延伸情况是否有变化。

  早期工作中,由于硐子延伸较长,未能及时解决好通风问题。队员们在高原缺氧又通风不畅的硐子中,长时间工作,常常头痛、恶心,但谁也没有怨言,将所有心思都放在硐子内的矿化结果上。新施工的CM00号平硐打至40米处,见到了1.5米宽,品位38.6%的锑,经样品分析显示,含金量最高可达19克/吨。听到好消息,大家都沸腾了。

  紧接着,分队乘胜追击,紧锣密鼓地对一号带加强硐探工程控制,同时开展少量的坑道钻工程,对已发现的矿点、矿化点、蚀变带进行了相应的地质矿产调查和评价,在平硐和坑道钻中均见到较好的金、锑矿化,结合已有金矿化的平硐分析,显示该矿矿化连续性较好,延伸较稳定,成矿前景好,为下一步矿产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3年,该矿被新疆地矿局定为找矿前景较好的矿。2014年初,新疆地矿局将该矿调查评价项目定为地矿局重点项目,予以关注。同时,第一区调大队将其列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项目。人员、车辆、设备、钻机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东昆仑山麓,地质队员们大显身手的时刻已经到来。

  探边摸底,找矿潜力巨大

  随着项目不断推进,工区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崎岖不畅的山路已经在多台重型设备的施工下变得畅通,队员们能够深入以往无法施工的地段进行评价,一派钻机轰鸣、探槽交错的找矿场景在这条路上铺展开来。

  截至2014年底,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已发现4条近于平行的矿化蚀变带,均呈近东西向展布,南北相距约3000~4000米。矿化蚀变带分布受近东西向分布的次一级断裂控制,延伸几千米至几十千米不等,其外围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目前,仅对其部分地段开展了调查评价工作,已求得金资源量1.7万千克、锑资源量5.7万吨,均达到中型规模,金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近百亿。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有关专家在地质成果资料检查指导时评价道:“根据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背景、蚀变带规模、控制程度、已知矿体规模、品位等因素,初步判断该区有望成为大型—特大型金锑多金属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