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西安中心积极服务绿色矿山

“地质调查-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三位一体地质调查工作模式趋向成熟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柯海玲 刘瑞平 发布时间:2014-10-30

  记者近日获悉,中国地调局西安中心水文环境处矿山环境地质团队承担的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小秦岭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二期)”顺利通过了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标志着该中心水文环境处一贯秉承的“地质调查-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地质调查工作模式趋向成熟。


  据了解,自2001年组建以来,西安中心水文环境处矿山环境地质团队本着做大、做强地质调查项目的宗旨,以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探索性、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13项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土资源部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7项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项目,编制及参编规范2本,出版了全国矿山环境地质图,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理论。


  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和发现的科学问题,该团队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部行业科研专项,深化机理研究。其中,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机理与临界参数研究为矿渣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及防治技术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及阻断研究、矿集区地球化学环境累积效应与预警方法研究,深化了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修复及阻断技术等;依托国土资源部陕西潼关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科技平台,为针对性实施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近10年来,该团队以丰富的调查资料、详实的调查数据、诚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的信任,为地方政府争取到中央矿山地质环境专项治理经费累计9.4亿元。三位一体的地调科研工作新模式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