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新的合作空间
——2014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侧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少勇 陈国章
发布时间:2014-05-19
5月9日~10日,2014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本届论坛以“建设绿色矿山,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倡导创新、绿色、和谐的理念。
绿色发展,为中国和东盟进一步深化矿业领域合作开拓了新的空间,指出了新的方向。
绿色发展,为中国与东盟矿业合作开拓新的空间
今年,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已5年。中国与东盟的矿业合作也一步步走向深入,走向全面。
正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开幕式致辞所说,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已经成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矿业合作重要平台。在论坛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的矿业合作从最初的企业间的合作,扩大到企业与政府、政府与政府间合作,从最初的基础地质、产品展示、矿业投资、项目推介等领域,拓展到信息共享、人才培训、技术交流等新的领域。
本届论坛“建设绿色矿山,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更像是一个有力的号召,为中国与东盟的矿业合作开拓了新的广阔空间。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认为,实现矿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中国和东盟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双方在绿色矿业交流合作方面大有可为。他建议,双方应积极开展关于绿色矿山建设的有关政策、管理、标准等方面合作,加强经验交流与共享,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环境治理等领域技术项目合作,促进绿色矿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动开展绿色矿业领域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合作。缅甸矿业部副部长吴丹吞说,绿色采矿新技术的使用,对缅甸矿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采用。他建议中国和东盟各国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开发一些更先进的技术,共同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柬埔寨能源矿产部矿产资源总局局长摩尼拉认为,建立绿色矿山是国际矿业界新的关注点,要有新的技术、经验和项目来建设绿色矿山,并在各国之间传播分享。他认为,近年来,中国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东盟愿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赢取矿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绿色发展,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渠道
2014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围绕“建设绿色矿山,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安排了绿色矿山矿地和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亚洲国家矿业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多场分论坛。分论坛为企业提供了交流实践经验的机会,也提供了宣传相关政策、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
节约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是促进矿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论坛上,来自中国和东盟的专家,交流了在金矿选冶工艺、城市矿山——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利用新途径、难选锡多金属矿管理与技术创新、先进高效选矿设备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针对加强新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出建议。
在亚洲国家矿业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来自缅甸、柬埔寨、伊朗、也门等国矿业主管部门的官员介绍了各自国家的资源禀赋、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矿产勘查开发情况等,特别是对各国的矿业法规政策作了详细介绍说明,如探矿权获得的程序、矿产资源开采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矿产品出口的限制等。这些宝贵的信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参考价值。
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论坛上,专家们就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特别是岩溶地区地质环境保护进行了交流。9个主题报告涵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东南亚国家岩溶研究等领域。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南部和东南亚面临同样的岩溶地质问题,为应对频发的环境问题,需要在整体上掌握岩溶地区的地质环境状态,加强岩溶地质研究与保护方面的合作。
本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还首次举办了中国—东盟国家矿业高官与中国企业家闭门会议。会上,5个东盟国家的矿业高官介绍了本国的矿业政策、矿业发展的前景,表达了积极吸引和欢迎中国企业投资的愿望……
绿色发展,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
如何建设绿色矿山,走出一条矿业的绿色发展之路,是本届矿业合作论坛上热议的话题。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鞠建华认为,过去,我国在矿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资源利用粗放、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环境代价过大等,给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今,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新的历史高度。怎样做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成为下一步矿业发展和研究探索的重要内容。鞠建华说,下一步,国土资源部将继续扩大各个级别绿色矿山的试点示范范围,并由点到面,整体推进一个地区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建设。
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刘玉强以“绿色发展是矿山的必然选择”为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国要打造代表国家形象的国际知名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要从认识发展成理念,最后形成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伦理。要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资源的珍贵,知道爱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浙江省矿业协会会长潘圣明根据浙江省近年来建设绿色矿山的经验,总结了几点体会:更新理念是前提,从“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制度跟进是保障,通过配套制度使绿色矿山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可持续的运行轨道;模式转变是重点,引导企业向 “环境优先”的绿色矿产开发利用模式上转变;机制创新是核心,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合作共建的新机制;企业的主体责任是关键,要充分调动矿山企业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老挝工商会副会长萨曼·阿内卡指出,建设绿色矿山,首先要做好环境风险评估和矿山建设发展规划,要注重矿山开采与自然环境及社区的良好关系。同时,政府部门应当提高矿山的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大力采用环保的采矿技术。
北京绿矿联合工程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宇介绍了中国矿业绿色发展财税政策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他认为,从绿色矿山上升到绿色矿业整个产业链来分析,各行各业以及各部门应该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绿色开发。通过绿色财政、绿色税收以及绿色金融等政策来积极引导绿色矿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