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地勘单位改革,且行且珍惜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张 立 发布时间:2014-04-14
  北京远望楼宾馆。聚京话经验,望远思改革。

  4月9日,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4年地勘局长座谈会在京召开。令人咋舌的是,有来自全国各地70多个国有地勘单位的主要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除国土资源部地勘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等负责同志到场外,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张少农也莅临并发表讲话。对于一个学会举办的座谈会而言,受到国土资源部及各国有地勘单位如此重视的情形极为罕见。

  事实上,由于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受会议规模限制,地勘局长们近几年首次未同各地厅长一同参会。“大家有很多的话想说,也更想学习一下兄弟单位改革发展的经验。这次会议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于是抱着这种想法,他们对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的提前谋划一呼皆应。

  主办方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目的是研判地勘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总结交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经验。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大背景下,“地勘单位改革与地勘行业发展问题”这一“老生常谈”话题又一次重新被摆上了桌面。这无疑也印证了地勘单位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这一点从该学会理事长张少农副部长的讲话中也得到了验证,“从2011年中央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前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已基本就绪,分类改革开始逐步进入实施阶段”。他还介绍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

  在这次会议上,“黄金十年”和“分类改革”成为热词。众人皆承认,近年来,地勘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是有一点有必要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地勘单位的发展不平衡,“包袱”、“局情”也不尽相同,所以万万不可“一刀切”。所以,分类改革是当前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很好的途径,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是,全国地勘队伍“百局千队”,数以百万计的地勘专业技术队伍虽然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改革探索,但下一步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任务也依然很繁重。说严重点,那是困难重重。

  宁夏地矿局局长徐占海就坦言,地勘单位历史包袱较重,不能“轻装上阵”,近年来的一些支持政策如“土地变性”等,在一些地方还未能得到解决。此外,发展缺少后劲,当前地勘行业竞争性较强,基本未形成优势产业,目前的产业结构也十分单一。更为重要的是,今后地勘形势也不容乐观,分类改革的激励政策尚不明确。所以在他看来,“怎么改不重要,关键是步子要稳,改后还能充分调动地勘单位的积极性”。

  辽宁地勘局局长于文礼则毫不避讳地说,当下事企分离改革的动力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主动性也略显不足。他笑言:“压力不大。”

  这一点与广东地质局局长欧阳志鸿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位地勘行业的“老人”也坦言,目前地勘单位改革从相关部委到地方基层“上下的思想也不尽统一,要平稳进行改革,首先要得到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所以,改革需要得到“指导”,成为大家的一致呼声。河南地矿局副局长李兴国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建议便是,需要加强对行业的指导,需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鼓励基层的改革设计探索。

  “在地勘单位改革的关键期召开这样的会议,让大家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湖北地矿局局长董卫民谈到,作为地勘单位而言,一定要从思想认识上将改革作为一个机遇,要从过去的思路统一到中央文件的要求上,理顺职能,优化布局。

  当然,从他简单介绍湖北地矿局“大地质、全布局、强业务、广分类”的设计方案,与会者也均能感受到他对地勘单位改革的信心,以及传统地质工作向“民生地质”转型的清晰指导思想。

  江苏地矿局局长潘正勤激动地称,这次会议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他说,属地化改革后,地勘单位从未像如今这样体现了自己的自尊与自信。改革路径的多样化、企业发展的多元化决定了改革没有模式,也不会有模式,“关键是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遵循稳中求进的原则,要寻找渐进式的改革方式,从而做到水到渠成”。

  在地勘单位的改革探索中,华东有色地勘局局长王润亮称他们已交了“学费”。“借此契机可以‘免费’为兄弟单位提供借鉴。”王润亮发自内心地谈了他的体会:一是改革方案的实施一定要符合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如果地勘单位没有矿业等长期稳定的盈利点,不能形成带来效益的产业链和现金流,企业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职工是不会选择到企业去的,纯粹的地勘单位目前尚不具备整体转企的现实条件;二是要防止一些不利于国企改制、想在短期内获取暴利的社会资本,他们假参与改革和事业单位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名,侵占国有资产和广大职工的根本权益,这样的所谓“改革”对地勘单位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三是各级领导机关要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撑腰,让他们不畏利益集团的阻碍和攻击,更加坚定地推进以人为本的改革,维护单位的整体利益和老百姓的生存、发展权益。

  “从大势看,从长远发展看,应当要有信心。”汪民副部长专程赶来参加会议总结,无疑就体现了国土资源部重视以及“打气”、支持的立场。当然,国土资源部领导也许正是看到了此次座谈会的示范及推广作用。“总的想法是不能折腾,要争取最好的条件,实现更快的发展。”汪民副部长言语中尽显关切。

  他还着重强调,地勘单位一定要加强能力建设,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要有自己的“杀手锏”,要有“叫得响”的招牌,在市场运作方面要有大手笔,要能让找矿的人“埋头去干”,真正没有后顾之忧。“加强指导是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汪民说。

  当下,地勘单位改革争论的不是改革不改革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改的问题。对于地勘单位而言,在改革发展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稳定和建强一支过硬的地质队伍,要积极参与并大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切实发挥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同时,地勘单位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竞争力;要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做好服务。

  对于分类改革,则要寻求“科学分类、准确定性”。近年来,中央相关的有效措施无疑促进了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目前要再次实现转型发展,改革是必由之路。找准定位、完善职能、分类指导、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主动作为,方是上策。

  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