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勇担使命 推动我国本科工程教育认证

——中国地质学会承担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张丽华 华丽娟 发布时间:2014-03-14
  我国大学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基本要求有哪些?目前大学本科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如何?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成立一年以来都做了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国地质学会。

  本科工程教育认证与国际接轨

  据记者了解,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该协议预备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大学本科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华盛顿协议》成立于1989年,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其宗旨是通过双边或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及工程师执业资格,促进工程师跨国执业。该协议提出的大学本科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该协议现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日本等15个正式成员和德国、印度、中国等6个预备成员。

  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介绍,我国大学本科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起步于2006年,是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华盛顿协议》,对于我国工程教育乃至工业界都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第一,我国工程教育将采用与《华盛顿协议》具有实质等效的人才培养国际标准;第二,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和认证结果将得到《华盛顿协议》签约国家和地区的认可、采信;第三,将为经过我国专业认证的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国际质量标准的“通行证”;第四,将为我国实施职业工程师制度打下基础,为我国职业工程师的国际流动打下基础,为我国制造业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打下基础。

  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启动

  “承担此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也重大。”朱立新介绍说,“2007年,中国地质学会在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是最早参与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全国性学会之一。作为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地矿专业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和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我先后参与了西安科技大学等47个工程专业认证、30个延期专业的结论审议工作,这些为学会承接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推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做出了努力。”

  2012年10月,根据教育部和中国科协两部委领导会谈纪要要求,授权中国地质学会负责组建地质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开展我国大学本科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经国土资源部人事教育司同意,中国地质学会按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章程》、《专业类认证委员会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组建了“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按教育部对工作组专家的要求,工作组专家由来自高校、行业企业、行业主管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等相关单位推荐的15名专家组成。试点工作组秘书处挂靠在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成员由中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中国地质学会无偿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与必要的办公设备,以及相应的经费支持。

  据介绍,在专家库人员的遴选方面,中国地质学会按照教育部有关认证专家条件要求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遴选标准:具有坚实的地质类专业背景,视野开阔,并在业界有一定的影响力;热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愿意为认证工作付出时间和精力;愿意接受正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训,熟悉或愿意学习认证标准、专业补充标准及认证工作流程;愿意参加现场考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专家库成员作为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储备专家,主要由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单位、行业秘书长及地质类高校人员等组成。

  中国地质学会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管理办法》,明确了试点工作组、认证专家及秘书处成员的组成原则、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为日后开展认证工作管理和监督奠定了基础。

  2013年3月21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备委员会批复成立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主任委员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铁冠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副校长姚书振担任。试点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全面启动。

  扎实有序地开展相关工作

  中国地质学会在成立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关工作,起草了地质类专业认证《补充标准》(草拟稿)。工作组专家适时召开了地质类专业认证《补充标准》修订审查会,王铁冠院士等22位专家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对《补充标准》(草拟稿)进行了认真讨论,明确了地质类专业认证的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内容涵盖“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及“勘查技术与工程”三个专业,形成了地质类专业认证《补充标准》。

  开展认证专家和秘书处成员培训,培养合格的认证专家。朱立新主持召开了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成立暨专家培训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副秘书长周爱军、南京大学教授陈道蓄等专家作专题报告,解读认证标准,介绍国内工程教育认证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为做好认证现场考查工作,提高认证工作质量,地质类试点工作组积极推荐高教、行业部门认证专家及秘书处工作人员,参加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在京举办的两期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培训会,培训合格的地质类专业认证专家。截至2013年底,本专业试点工作组认证专家已有10余人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正规的认证培训。

  首次开展专业认证现场考查工作,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审查。2013年11月,按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统一部署,以王铁冠院士为组长的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专家一行5人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现场考查。考查期间,专家组成员按照《认证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认真审查了该专业教学管理、教学大纲、培养计划、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报告等相关资料,并组织在校学生、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等与认证专家开展面对面的座谈、交流,全面深入了解该专业《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形成了地质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对此次认证现场考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充分准备,这为拟开展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的院校做出了典范。2013年12月,地质类专业认证结论审议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报告》,并提出本专业试点工作组认证结论建议。2014年1月,《现场考查报告》顺利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的审查。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得到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高度重视。2013年9月17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岩一行4人到中国地质学会实地考查,并听取了秘书长朱立新代表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所作的工作汇报。会上,吴岩充分肯定了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的各项工作,对工作组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吴岩表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将继续大力支持地质类专业认证管理队伍和认证专家队伍建设,共同做好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

  目前,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组已成立一年,细数一年的收获,朱立新感言:“这是收获经验的一年,这是提升能力的一年。”一年来,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工程教育协会、中国科协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全国各地质类高校、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2014年,中国地质学会将继续秉承国际实质等效原则,切实尊重专业认证标准,全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地质类高校专业认证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的工作制度和认证程序,开展认证学校的培训,加强对《自评报告》和证明材料的准备等相关工作的指导,为我国早日加入《华盛顿协议》和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推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