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话改革
—2014年全国两会国土资源热点话题前瞻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周怀龙
发布时间:2014-03-03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今年全国两会会有哪些涉及国土资源领域的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令人期待。本报记者近日对部分委员、代表进行了独家采访,并结合媒体分析和社会舆情,梳理出了“五大热点话题”。
热点一: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路径 关键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登记、征地制度改革
近日有媒体预测:土地改革将在今年两会前后迎来重要窗口期。其一,2014年全国两会重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很多贯彻落实措施会在两会上提出,土地制度改革将成焦点之一;其二,今年以来有关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尝试逐渐增多,改革试点范围正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已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各省份对今年土地改革相关目标、路径等作了部署。媒体的预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期待。
对于土地制度改革这一热点,学界热议。有专家提醒,由于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分歧,外界对三中全会关于土地的政策存在误读,比如很多公司以为可以随便到农村圈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小产权房就可以合法化,城里人可以到农村买农民的住宅等。
对此,国土资源部及有关部门一再强调,根据中央精神,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坚守底线、不能“抢跑”的大原则已确定,但在具体改革路径等方面,如何总结出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改革经验?来自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令人期待。
据记者独家获悉,民盟中央委员会专门提交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提案。他们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属于当前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领域之一。就朝哪个方向改、怎么改的问题,他们提出应尽快明确政策思路,尽早作出全面部署,努力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充分处理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问题,处理好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与征地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
热点二: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用途管制、土地流转、耕地保护机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如何严防死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来是全国两会的热点,预计今年的讨论将更加热烈。
去年年底以来,中央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以及新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均把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各项工作的首位,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等要求。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及有关部委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强化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等予以明确规定,以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各民主党派也格外关注,在深入调研后形成提案。致公党中央在关于加快良田建设促进农业转型的提案中指出,农业问题千头万绪,但根子在土地,良田建设是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物质基础的重要举措。他们建议,良田建设要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村民生工程抓紧抓好,要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统筹考虑土地整治、增产增收和土地流转问题。
此前,“粮食安全”、“耕地红线”成为各产粮大省地方两会的热词。业内预计,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将把话题的“余热”带到全国两会,并在讨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进一步升温。
热点三:人地和谐的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调、节约集约用地、社保与户籍
“几亿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和城镇化将是举世瞩目的重大议题。”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预测两会热点时说,“当前我国城镇化亟须从偏重土地城镇化向重视人的城镇化转变,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独享向常住人口全覆盖转变。”毫无疑问,新型城镇化是“开局年”的一大看点,也必然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在地方层面,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绘就了城镇化“路线图”,各地在探索路径上凸显各自特色,如北京提出“坚决扭转城市发展‘摊大饼’的情况”,贵州表示“走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云南提出“稳步推进城镇上山”,煤炭大省山西提出“探索‘以矿建镇’模式,推进矿区城镇化”。
各大机构的两会调查显示,改变要‘地’不要‘人’的城镇化现状,拒绝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维护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其长远生计和发展权益,优化城市布局结构、统筹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等,都将在两会上引起关注。
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各民主党派均积极准备,提前着力。民建中央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提案,致公党中央、农工党中央分别就 城镇化进程中住房保障问题、城镇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提出了意见。民盟中央委员会就城镇化如何解决农民离得开、流得动、呆得下等问题提出,在科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要以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城镇化新动能,一方面切实做好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另一方面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热点四: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资源税改革、土壤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
笼罩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问题不断凸显的土壤污染……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不断被拷问。自党的十八大吹响实现美丽中国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起,资源环境领域改革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从两会前夕各民主党派密集召开的提案工作通报会的情况来看。各民主党派明显加大了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关注力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以民进中央为例,建言涉及建设我国气象灾害预警终端、加快推进氢能源利用、利用非食用作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完善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
在国土资源领域,代表委员们设置了广泛的议题。比如在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更加协调方面,不少代表委员长期关注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技术、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在污染防治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土壤污染的调查与治理,有调查机构开展的全国两会调查显示了社会对土壤污染防治的高度关注。就资源结构调整与新能源开发利用这一热点,有代表提出,要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让市场在资源结构调整和开发利用中起决定作用。
热点五:向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进
关键词:不动产统一登记、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顶层设计
全面深化改革涵盖面广,一些措施已经开始实施,但也有一些部署安排依然在酝酿。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51条提出的。中央认为,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农工党中央委员会认为,这一方面国土、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均有涉及,但资源和生态红线到底是什么线,划分规范是什么,后续制度如何健全,该由哪些部门划定和管理等关键问题依然悬而未决。他们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和部门协调,让生态红线真正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保障线。
除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人们期待在全国两会上看到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更明确的路径。此前有媒体引用专家发言称,国家可能将设置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委员会,建立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的行政部门,以便行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各项管理权。
其实,构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等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在全国两会上,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和海洋资源管理等内容的进一步讨论,将会使改革路径更清晰地进入人们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