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贵州省地矿局抗旱打井现场视察工作
抗旱找水打井期间,贵州省地矿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基层看望一线职工,勉励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多打井,打好井,服务好民生
2013年9月,108地质队、109地质队相继在毕节市和黔西南州兴义市揭牌。这是该局将突破区域找矿盲区作为服务全省两化的又一举措
114地质队在桐梓县官仓镇红旗村打出第一口抗旱井,乐坏了当地的村民
中国地质调查局考察调研组莅临松桃调研指导工作
在三年的找水打井过程中,贵州地矿局12个先进集体、47名先进个人受国土资源系统表彰
年轻的地质队员们在黔西南贞丰大山中找矿测量
今天是贵州省地矿局建局57周年。对于这位“寿星”而言,刚刚过去的2013年无疑是充满丰收喜悦的。
这一年,整装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务正道地区一跃成为我国新的大型铝资源基地,铜仁地区探获全国最大锰矿床,遵义地区锰矿和开阳地区富磷矿两个省级整装勘查区升级为国家级;这一年,历史性地完成黔南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翻开了贵州页岩气调查开发崭新的一页;这一年,完成省政府部署的“新建机井600口”任务,为30余万名群众解决了饮水的大问题;这一年,积极开展突发性地灾应急调查,成功预报11起,保障了近千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现找矿突破是立局之本,加快矿业开发是致富之路,拓展服务领域是生存之基,构建和谐家园是发展之魂。2013年,贵州省地矿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以地质工作服务贵州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为抓手,以“实现找矿突破、加快矿业开发、拓展服务领域、构建和谐地矿”为科学发展目标,在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地质科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增比进位、强调地矿精神塑造与强化地矿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方向性策略,其强心剂作用和突出成效有目共睹。
贵州省地矿局用鲜活的实践告诉人们,地质工作唯有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想政府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1 找矿为本,全力实现找矿新突破
在贵州“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奋进征途上,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贵州省地矿局深知,实现地质找矿突破,是历史赋予地质工作的新使命,也是推动地矿事业科学发展的大好机遇。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对地质找矿工作提出“246”目标计划,即“2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进展,4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6年建立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并加大力度后,该局把“找矿找水找气找地热”四大工程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使地质找矿成为全局地矿工作的核心。
结合贵州跨越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该局先后制定了五年找矿计划,明确了“235”找矿目标,即两年取得找矿重大进展,三年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五年建立勘查开发新格局,探索建立了“地方政府、地勘单位、企业”的“三位一体”地质找矿新机制,努力实现找矿突破。通过与市、州政府、省矿权储备交易局、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校战略合作,通过开展深部找矿、提升整装勘查区级别、科学规划整装勘查新区、更新找矿设备等,使地质找矿实现快速突破。
2013年,贵州地矿局的找矿成果可谓光彩夺目。最大的亮点来自整装勘查。
在务正道地区,该局承担了4个勘查区,新发现务川大竹园南段、岩风阡、正安旦坪、张家园、道真洛龙等5个大中型矿产地。据统计,4个区块整装勘查中总计新增铝土矿资源量4.6亿吨,其中(333)及以上资源量1.93亿吨,新发现两个超大型铝土矿床。至此,务正道铝土矿整装勘查区共查明总资源量近6亿吨,成为我国新发现的又一重要铝土矿富集区。
在铜仁地区,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锰矿成矿理论研究与指导,新发现全隐伏的超大型道坨锰矿床和杨家湾、西溪堡和李家湾3个大型锰矿床,其中松桃道坨锰矿床资源规模大于1.4亿吨,达超大型矿床规模,实现了我国锰矿找矿40多年来的最大突破,也展示了该整装勘查区越来越大的找矿潜力,使黔东及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成为我国最重要、资源潜力最大的锰矿床类型。
在贞丰—普安金矿整装勘查区,分别在灰家堡背斜东段、泥堡背斜深部取得找矿重大进展,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4处,新增(333)及以上金资源量240吨,其中在灰家堡新增资源量与原查明资源量总计可达350吨,达超大型矿床规模,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金矿床。
此外,遵义锰矿整装勘查新增锰矿1.4亿吨;瓮安白岩背斜磷矿整装勘查新增资源量29.65亿吨,是上世纪瓮福地区提交磷矿资源量的3.5倍;毕节可乐向斜煤矿整装勘查、贵阳市及遵义中部地热水资源整装勘查取得重要进展……
通过地质工作者的积极努力,2013年贵州又有两个省级整装勘查区——遵义地区锰矿整装勘查和开阳地区富磷矿整装勘查上升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使贵州省的国家级整装勘查区达到了5个。此前,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铜仁松桃锰矿和贞丰—普安金矿整装勘查区,被列入了第一、第二批国家级整装勘查区。
如今,贵州第一批省级整装勘查区整装勘查均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或重大进展,第二批省级整装勘查取得较好进展,第三批整装勘查均完成设计编审并启动实施。
2 服务民生,600口机井解民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没有水,“四化”无从谈起,“小康”实现不了。
在贵州高原17.6万平方公里神奇富饶的土地上,1300万人因一个沉甸甸的“水”字,世代饱受煎熬,“滴水贵如油”是缺水地区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尽管针对岩溶干旱、石漠化防治和生态整治,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由水利部门实施“三位一体工程”,但这些大、中型的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较长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立即满足贵州“5个100”工程对水资源的需求。
“找水打井,让1300万百姓喝上安全水!”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关注民生的重大战略决策,拉开了省地矿局找水打井、服务民生攻坚战的序幕!
从2007年以来连续7年的省内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勘查找水打井以及2010、2011和2013年的抗旱应急找水打井,该局在全省9个州(市)范围内共完成勘查找水打井2047处,成井1651口,成井率80.75%,成井总涌水量每天达71.55万m3。这7年的找水打井工作,锤炼了队伍,提高了施工工艺,目前,贵州省已拥有以该局111队、114队和112队为主要骨干的10余个勘查找水地勘单位,有1000多名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有专业用于凿井施工的机具设备百余台套。
2013年省地矿局新班子成立后,以“围绕建成小康社会,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为宗旨,继续将“解决岩溶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和土地灌溉”作为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来认真履行,积极推进勘查找水打井工作。
“新建机井600口”是2013年省政府要求贵州地矿局牵头完成的重点工作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个艰巨的任务,贵州地矿局围绕农村饮水安全开展地下水勘查找水打井工作,在5~8月针对省内旱情,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全面开展抗旱打井工作,及时解决受灾群众的饮水问题,为缓解旱情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7月25日,在接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抗旱救灾的部署后,贵州省地矿局立即就抗旱救灾加大地下水开发利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立即汇总找水打井情况和地下水的开发程度等,并及时通报给有关部门和地方,以便充分利用历年找水打井成果,并从技术层面上给予支持。
7月26日,该局114地质队第一支抗旱打井队开赴桐梓县官仓镇红旗村,在施工用水匮乏情况下,机台4名队员到一公里外挑了几十担水,昼夜连续作业、科学实施钻探,仅用5天便率先打出第一口抗旱井,日涌水量达1000吨左右。
就这样,贵州地矿局大力实施水源性工程、提灌工程、地下水利用开发“三大会战”,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各地勘单位克服资金不到位的困难,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同时为实施省水利“三大会战”中地下水勘查打井工作奠定了基础。据统计,2013年贵州地矿局共在9个地州市60个县市开展找水打井工作,完工打井钻孔600口,出水总量每天为161767m3,可直接为33万人提供饮用水源。
此外,贵州地矿局还通过传媒及手机信息对4级以上地灾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配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突发性地灾应急调查,开展了地灾应急调查82起(处),地灾成功预报11起,避免人员伤亡976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408.2万元。
2013年,贵州地矿局紧紧围绕地质工作服务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服务贵州“5个100”工程为主要内容安排部署全局工作,制定了《贵州省地矿局推进地质工作服务贵州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意见》,在找矿突破、地质环境服务、工程地质服务、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基地开发等方面,抢抓服务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机遇,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融入市场,作好地质服务工作,在服务中发展了经济,在服务中提升了地位。
3 科技引领,开辟地质工作新局面
崇尚科技是地质工作的优良传统。贵州省地矿局坚持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加强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合作,率先在全省探索性地建立了“地方政府规划引导、地勘单位技术支撑、企业投资开发”的“三位一体”矿产资源合作勘查新机制,从而实现了地质找矿多项重大突破。
比如,新发现我国第二个超大型锰矿床——松桃县道坨锰矿床的面世,就是锰矿成矿理论研究获得新突破的结果。这个成果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13年度“十大找矿成果”之一。目前新发现的锰矿体,全隐伏在埋深达700-1500米深部,品位高、厚度大。20世纪80年代初贵州103地质队圈定了位于该矿区南部的松桃笔架山锰矿预测区之后,数十年间多支地质队伍在此开展工作,均未斩获。近两年,103队继续加强对该隐伏矿区锰矿成矿规律的研究,终获突破。仅北段2012年就提交资源储量达8434万吨,是2012年度省政府确定的1000万吨目标任务的7.4倍,加上南段及外围,锰矿总资源储量可达1.2亿~1.5亿吨,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锰矿床,为武陵山国家级扶贫攻坚区脱贫致富、建设我国最重要的锰工业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
贞丰—普安金矿整装勘查区的突破性进展同样是科技进步的产物。这里位于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区,2011年以来,贵州105地质队组织精干技术力量,运用“灰家堡背斜金矿勘查建立的成矿模式”开展金矿资源勘查。探获的金矿资源储量总计可达250-300吨,为超大型矿床规模,目前控制的金矿最大埋深达1400多米。通过整装勘查,不仅取得可喜的找矿成果,实现贵州金矿找矿重大突破,还系统地总结了该区卡林型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建立了该区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为开展同类型地区成矿预测,确定新的金矿找矿靶区提供了示范。
2013年,在中国地调局的支持下,贵州地矿局还成功地使“南盘江—右江成矿区”成为我国第21个重点成矿区带。全年共获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成果二等奖3项,共结题21项局管科研项目和部分中国地调局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3篇。
科技人才和科技队伍的建设是科技工作与地质工作相结合的最佳载体。为此,贵州地矿局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2013年作了一系列创新性、基础性的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4个配套办法措施;积极组织推荐省核心专家人选1人、省管专家人选5人;申报获取工程应用研究员8名,高级工程师44名,工程师119名,新增各类退出登录师7人;与中国地质大学共同申报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等。
4 拓宽思路,新机制搞活地矿经济
在增强地质找矿和地质服务保障能力的同时,贵州局的地矿经济发展实力也获得了显著提升,全局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2013年,贵州地矿局属22个单位在地矿经济发展中解放思想,克服困难,积极拓展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取到了国家和贵州省的大部分整装勘查和基础性公益性项目;树立深化开放合作的“新理念”,立足找矿,积极推进矿业开发项目。
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合作,是贵州省地矿局几年来科学发展的实践。该局积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来调整思路,扩大开放合作,深化与政府、高校、企业、省内外包括境外的全方位合作,进行优势矿业权的勘查开发。
2013年,贵州局自有或合作矿业权找矿成效明显。103队合作的松桃县李家湾锰矿详查探矿权完成首采区详查和矿业权分割,备案锰矿资源量1860余万吨;117队册亨县百地金矿详查初步估算探获金资源量近6吨,且深部找矿前景良好;104队都匀市大梁子铅锌矿详查新发现中型矿产地一个。福泉市大湾估算磷矿资源量约4亿吨;106队已正安县旦坪铝土矿普查新增9842万吨。务川县岩凤阡铝土矿详查估算铝土矿资源量3000万吨;102队位于基地中的自有地热探矿权成功打出日产500吨、水温50余度的地热水等。
2013年,贵州地矿局积极发挥钻探施工和工勘施工管理能力,完成钻探工作量186万米,其中,固体钻探工作量60多万米,水文水井钻探工作量6.7万米,工勘钻探工作量118万多米。槽探815立方米,勘探井巷3850米,边坡治理7.6万平方米,土石方9.2万立方米,桩基础1.2万立方米。
此外,贵州地矿局还千方百计承揽社会项目,为贵州“5个100”工程作出积极贡献。签订各类合同2000余个,其中工程勘察签订合同1535个,工程施工签订合同121个。实施了织金珠藏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关岭县岗乌镇地灾治理、贵龙大道公路工程勘察、清水河大桥勘察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承担的社会市场项目呈现了较好势头,如局勘察公司社会项目收入增速达66.87%,2013年签订合同575个,实现经营收入超过2亿元。
5 文化铸魂,构建和谐地矿奔小康
地矿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地矿职工谋福祉,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省委提出的“531”小康县目标也是地矿事业的奋斗目标。
新一届局党委班子坚持从以人为本出发,通过地矿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基地开发的有效实施,通过地矿文化的精神激励,大力构建和谐单位、和谐工地、和谐社区、和谐家庭,致力于构建和谐地矿,创建了多个全省文明单位和两个全国文明单位。
2013年上半年,贵州地矿局及局属单位认真开展了“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查找梳理了1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动向24个基层单位征求存在问题的意见,整理出了17条建设性意见建议,为局改革发展思路的确定,提供了源于基层、适应于市场的资料和依据。组织编写出版了《贵州省地矿局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和《省地矿局“十破十立”大讨论成果集》。
为了改进作风,贵州地矿局制定了《中共贵州省地矿局委员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对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加强会议管理、改进会风、精简文件简报、提高执行力和办事效率、厉行勤俭节约等作出细致明确的规定。同时,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将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地勘单位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动企业加快发展的源头活水,促进多个局属小企业经济迅速发展;将深入基层单位和挂帮村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方式,扎实开展同步小康驻村活动;将突破区域找矿盲点作为扶持弱队后发赶超的重要举措,促使全省布局完毕,108、109地质队成功挂牌。
地矿文化铸就精神高地。贵州省地矿局在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展现了以“三光荣”为核心的地矿时代精神,创造了富有贵州高原特征的地矿文化。2013年,贵州地矿文化建设继续加强:地质文联在2013年全省社会组织评估中,喜获4A级,获贵州省文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获得20个省第十一届“新长征杯”职工文学创作奖项;与贵州文联等单位签订合作创作30集地矿题材电视连续剧的协议。此外,2013年贵州地矿局还将中国梦的宣传与贵州梦、地矿梦相结合,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广泛参加的活动,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推动了和谐地矿家园的建设。2013年,该局重点解决0405遗留问题,让广大退休职工共享改革成果。
2014年,在贵州省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相信贵州地矿局将继续以“找矿兴黔、求实创新”的贵州地矿精神,引领贵州地矿队伍奋勇向前,在资源保障、服务民生、精神引领等方面作出应有努力,让地矿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充满活力、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