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2013年12月24日,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洲附近被厚冰围困。正行驶在科考航线上的中国“雪龙”号科考船接到求救信号,在第一时间赶赴被困区,与其他国家救援船一起展开了一场——

南极国际大营救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陈虹 发布时间:2014-01-09

“雪鹰”号执行救援任务

    在罗斯海附近,俄罗斯船只“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在冰里面,“雪龙”号是距离最近的一艘船,按照国际惯例,我们前去援助。这是一次新的体验。 破冰前往救援

  2013年12月27日早上,“雪龙”号抵达围困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的冰区边缘。天空飘着大雪,能见度不足1海里,“雪龙”号只能在冰区边缘寻找着前进的水道。

  在“雪龙”号后面,还有一艘法国船只一直保持大约10海里的距离紧跟着,也是前往营救的。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探寻,我们选择在距离被围困船只大约18海里的位置开始破冰前进,直接驶向待救援的船只。

  里面的冰情比想像的还要差。通过与俄罗斯船长的通话得知,他们附近的冰情也非常不乐观。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继续前进。破冰难度很大,直到依稀能看见对方船只的影子,我们离对方还有大约8海里。

  终于,能够看清楚“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了。而此时,随着天气条件的持续恶化,“雪龙”号破冰的难度也更大了,甚至极有可能也被围困在里面,船长决定原地等待。一是等天气情况好转,二是等待另外一艘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破冰船到来。同时,随时准备应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可能出现的应急状况,出动飞机营救。

  天气情况始终没有好转。一直到29日下午,通过船上的气象预报得知,将有一小段时间适合飞行。考察队火速安排了一次直升机前去慰问,同时探测前面的冰情。飞机从起飞到降落,也就一刻钟的工夫,随后天气就慢慢变坏。据前去观察的队员说,俄罗斯船上的游客正搭着帐篷在冰面上游玩。可见,即使“雪龙”号只是在6海里外静静观望,但仍给被困人员很大的安慰,让他们感觉到了安全保障。

  29日夜里下了一场大雪,还刮起了七八级的东风,船体周围的冰冻结得越来越厚、越来越硬,破冰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雪上加霜的是,次日上午,“雪龙”号的舵机出现了漏油事故,导致船只无法行动。这在恶劣天气状况下的冰区是非常危险的——船只不行动,很容易被周围的寒冰冻住,那样船只就失去了加速的距离和动力。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我们一直在原地等待,但“雪龙”号却一直在动着的原因。在舵机维修的时候,“雪龙”号停了不到5分钟,船周缘原有的海面就马上被浮冰覆盖了。不过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已经开始感觉到船在动了,也表明我们的危险已经解除了。后来经过考察队的集体决策,由于天气恶化,“雪龙”号将破冰往外走,在无冰的水面上等待合适天气再开展直升机救援。

  2013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在继续破冰等待开展救援的同时,还插空举行了节目丰富的元旦晚会。大家在遥远的南极相聚,共同度过了令人难忘的跨年之夜。

  偶遇冰山阻拦

  2014年1月1日,我们必须面对新年的头等难题——维多利亚地的工作该如何开展?

  “雪龙”号虽然一直在破冰,但异常艰难,要是天气不好,穿出这片冰区可能还要几天。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够做的也只是按照不同的可能,就维多利亚地的科考工作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

  晚上12点半,我来到驾驶台。驾驶台上只有船长、三副和水手,一切都显得很平静。船长在驾驶台来回观察“雪龙”号和冰面的情况,“雪龙”号则在一块块散冰块之间来回移动,从而能够获得面积更大的碎冰区,以方便行驶。大约到次日1点半的时候,冰情出现好转,先前挤压在一起的冰块开始散开,船的航行也顺畅了很多,最快的时候能达到5~6节的航速。此时,“南极光”号离我们只有2.2海里的距离,也正在向着我们的方向破冰,希望能破出一条航道。

  就在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海面上的冰块突然开始汇聚,先前离我们较远的一座小冰山突然来到我们跟前。目测冰山,长度约有100米,宽度约30米,高约20米。更加糟糕的是,“雪龙”号的雷达扫描器根本探测不到这座冰山,无法获知冰山移动的规律。此时,“雪龙”号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

  船长马上叫来了见习船长和二副,共同讨论对策。就在这个时候,水手告诉我可以拿测距仪测一下与冰山的距离。我赶紧跑回房间取来激光测距仪,在驾驶台外面测出当时冰山离我们只有460米,相当于0.3海里。危险就在眼前!船长马上要求我连续观察冰山的距离,以做出相应的对策。

  幸运的是,冰山没有继续移动,一直到1月2日早上7点都保持着这样的距离。

  实施国际营救

  1月2日下午,计划已久的国际营救准备实施——将俄罗斯船上的乘客运送到“南极光”号上。

  由于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船只都没有能够停放Ka32直升机的平台,直升机只能停在冰面上营救,风险显而易见。在实施正式营救之前,我们专门组织了探冰队对拟选的降落冰面进行了雷达勘察,确定满足Ka32的降落条件后,再在冰面上铺放准备好的木板。下午2点多,我们的探冰队首先出发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附近进行探冰和铺设木板,然后再到“南极光号”附近完成同样的准备工作。

  待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当地时间下午4点53分,“雪鹰”号直升机从“雪龙”号出发,前往俄罗斯船只,救援行动正式开始。由于在实施救援前已经确定好飞行的架次和每一架次的人员和物资的分配,整个运输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雪鹰”号不时从我们船头飞过,往返于俄罗斯船和“南极光”号之间。大约晚上9点钟,直升机完成总共6个架次的飞行任务后返回“雪龙”号,宣告本次营救行动顺利完成。本次行动共营救了52名被困乘客及其行李、科学仪器等物资,还给俄罗斯船只运送了部分食品。由于“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暂时无法驶出冰区,所以船上还有22名船员在坚守,希望他们能够早日走出困境。

  在其他考察队员都在关注本次营救行动的时候,我继续进行冰山距离的观测,虽然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这项观测对于“雪龙”号的安全意义重大。晚上还将有潮汐变化,希望我们能够顺利躲过前面的小冰山,驶出这片乱冰岗,早点到达目的地。

  (作者系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博士,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