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两突出+两推进”强化资源保障

——访广东有色局局长彭少梅

作者:赖文驹 余文俊 发布时间:2013-12-24

  如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科学地谋划下一阶段地勘经济的发展思路,近日,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局长彭少梅接受了采访。


  广东地质事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在挑战面前犹豫、畏缩甚至害怕,那就将失去机遇。彭少梅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资源节约利用、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国际经济合作、自由贸易区、科技支持机制”等目标任务,为地质工作持续发挥先行性、基础性作用指明了发展方向,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地质工作再次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机遇。“好风凭接力,扬帆正当时。”具体到广东省,彭少梅说,必须坚持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地环工作思路,积极融入地方、主动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彭少梅介绍,今年以来,广东有色地质局积极开展全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扎实推进地方地灾防治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广东省遭受“尤特”等超强台风影响所诱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的时候,局属九三一队、九三三队、九四Ο队、地防中心等单位积极响应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号召,抢先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工作,为排除危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出积极贡献。九三一队、九四Ο队分别成立了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清远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同时,潮州市地热地质调查等8个省财政项目的设计和一批省级地质公园的申报先后通过了评审。地防中心先后开展了云浮市、阳山县等多个县市地质灾害治理可行性研究,并参与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制和修订地灾防治行业有关规范的编制工作。


  关于如何贯彻三中全会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彭少梅强调,将跟踪落实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重大地质灾害勘查治理特别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等各类民生服务项目,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各类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减灾应急等体系建设,做到以优质的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两突出+两推进”强化资源保障


  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提供保障,这对广东有色地质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彭少梅表示,广东有色地质局要发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的优势,立足广东省南岭成矿带粤北地区等三大重点成矿区带,以铜、铁、铅、锌等重要有色矿种和稀土、稀有、稀散金属等优势矿种以及深部地热资源为重点,持续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一是坚持“两突出+两推进”的地质找矿思路。两突出,即一是突出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2013年,广东有色地质局成功增设了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锡铜多金属矿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与之前独立承担的广东阳春和凡口两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以及参与的雪山嶂整装勘查形成了立足于省内三大重点成矿区的找矿战略布局,为全局实现“三五八”找矿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及时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力量加强地质工作程度,不断吸纳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导的多元资金投入,逐步形成以整装勘查为重点突破口,推进两权经营。二是突出产学研一体化,实现重点矿区、整装勘查区均有科研项目配套的目标。广东有色地质局已成功申报总经费累计达1045万元的凡口、莲花山断裂带南端和阳春盆地三个科研项目,创造了全局获批科研项目经费突破千万元的新纪录。


  两推进,即:一是推进全局性矿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筛选一批优质矿权作为局重点指导的自主投入项目;同时,设法新增一批矿产地作为推动我局矿业平台发展的加速器,为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提供引导。二是推进“走出去”战略。通过不断完善我局境外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在深入理解所在国矿业经济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设法建立境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并尽快产生经济效益。


  打造地质特色的技术队伍


  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对此,彭少梅表示,广东有色地质局将坚持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为突破口做大做强工程地质。


  今年,广东有色地质局地防中心主动为矿山提供后续地质技术服务,成功承揽了大宝山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开创了局内首个集水文地质、开发利用、治理恢复和工程施工等“一条龙”地质技术服务的示范性项目,为全局以地质找矿、环境地质为切入点,加快推动工程地质产业转型升级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此外,932队承担凡口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的钻探工作,创造了全局小口径岩芯钻探单孔进尺2000延米的最深纪录,在省内地勘系统产生了广泛影响,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标。


  在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为突破口的同时,彭少梅强调要统筹协调各单位的资金、技术、资质、设备和管理等要素的优势互补,联合开展多兵种协同作战,积极参与地铁、公路、机场、港口、码头、民生保障项目等政府重点投资领域,充分发挥地勘队伍擅长的岩土施工,打造独具地质特点的技术队伍,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下一步,要着力拓展地下水资源勘查、水环境调查、地热新能源开发等新领域,继续开展矿山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为避免发生涌水、透水和水环境污染等事故提供详细周到的地质技术服务。尤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积极完善环境地质工作组织架构,不断充实专业技术力量、资质建设和相应的地勘装备,进一步提高从事地质灾害防治、水文和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适用新时期新形势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