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是一种竞争力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丁全利
发布时间:2013-11-18
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为矿业提供了国际比较、借鉴的平台。始于中国的“绿色矿山”理念与实践,在矿业大会的信息大潮中,给予了怎样的评价和定位?
绿色矿山
国际矿业新潮流
本届大会上,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两位矿业“老大哥”“吹”出了绿色发展的“风”——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正酝酿“绿色采矿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提高矿业的环境表现,推动采矿业创新,确立其在绿色采矿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其绿色采矿计划的远景是,发展采矿业所需的创新技术,使采矿结束后,留下的只有干净的水、可修复的地貌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矿物与金属分部助理副部长玛丽安说,加拿大希望采矿业成为高效且负责任的产业,实现绿色开发,使环境得到更高标准的保护。
而采矿历史悠久的澳大利亚则主张“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采矿后的环境补偿与修复。澳大利亚采矿及勘探公司协会顾问魏路博作了题为《澳大利亚绿色矿山的规划与建设》的演讲。他说,西澳主要采铁矿、金矿,东部主要是采煤矿。政府制定了采矿法案、采矿管理条例,对采矿带来的环境损害作出弥补。如199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案》,2013年西澳政府又引入采矿修复基金,由政府管理、确保采矿后有一定基金弥补当地收到的损害。
我国自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新一轮的矿产资源规划以来,绿色矿山建设纳入了国家的战略。中国绿色矿山的理念由此逐渐清晰。201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有关要求,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转变矿业发展方式、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提升矿业整体形象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如今,绿色矿山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国己有459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树立了一批典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发改委专家吕侃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分析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后表示,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发展绿色矿业,通过规划引导、试点示范、政策激励等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是一个治根的办法,推动我国矿业发展向集约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矿业转变。”
绿色矿山
顺应时代要求
“对绿色矿山的认识是逐步清晰的,初期的理解只是对采矿后的环保治理、环境美化;中期,从单纯的环保延伸到资源综合利用;如今,绿色矿山建设是实现人、企业和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马军表示。
“绿色矿山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是企业硬实力与软实力协同提升的过程”。他认为,矿山企业资源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其硬实力,建设绿色矿山的过程无疑是矿山硬实力增强的过程。
如今,在深化矿业国际合作的时代召唤下,对采矿提出了更高的资源利用技术、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等要求。如,采矿要做到环境是无害的,当地居民是认可的,同时希望增加技术投资,促进产业提升,把矿业做成可持续的产业。而绿色矿山恰恰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
绿色矿山
是一份责任担当
芬兰奥图泰是有百年历史的矿业公司。公司负责人米克罗纳拉从企业的角度谈了他对绿色矿山建设的想法:“和过去二十年相比,今天要实现可持续开采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资源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企业有好的开采技术,去发掘更深层次的资源,并能更高效地利用资源,这样的企业才能在矿业发展的大潮中平稳发展。”
加拿大泰克公司展示了自己在绿色开采方面的收益。泰克公司是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他们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多元化生产。2005年,他们对公司1978年关闭的钴矿区实施成功治理,获得了加拿大政府的奖励。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公司就对开采了92年、采出2600万吨铅锌矿的撒里文矿区进行复垦,成功地把尾矿库变成树林和草场,如今那里环境优美,丝毫看不出旧时沧桑。
泰克公司首席经济师韩旭说,“过去往往先采矿,造成污染后才治理。在如今绿色矿业的理念下,在规划矿山开采之前,首先应充分考虑矿山的生命周期,再制定负责任的规划,确定最佳开采方案、复垦方案,考虑到矿区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这已成为矿业开发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