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多国矿业政策趋紧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新挑战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徐国端 发布时间:2013-11-11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有色金属矿山工作暨找矿勘查研讨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长康义指出,目前世界多个国家对自己的矿业政策进行了调整,中国企业在矿产资源领域里“走出去”将面临新挑战。

  他指出,这些新的挑战主要来自四方面:

  一是玻利维亚、法国、德国、格陵兰、坦桑尼亚、南苏丹等近20个国家正在修订或修改矿业法或政策,资源民族主义思潮有继续抬头的趋势。康义指出,适应新形势进行相关法律的修改,是正常的国家活动。但需要引起中国企业高度重视的是,在这些国家的矿法或矿业政策修改中,反映出了资源民族主义继续抬头的趋势。例如,阿富汗修改矿法的口号是改善投资环境,但提出的草案却是明显的中央集权倾向;墨西哥是拉丁美洲地区少有的几个不征收矿业权利金的国家之一,但在新的矿业税收法律框架下,墨西哥将成为世界上征收矿业权利金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消息表明,墨西哥的这一税法最早有望于2014年生效。

  二是禁止原矿出口将逐渐成为传统资源供应国或地区的政策潮流。近年来,传统的矿产资源供应国,为了改变处于资源价值链最低端的粗放式出口模式,多在研究并施行禁止原矿石出口的政策,以提高深加工能力,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如印尼已实施了禁止出口包括铝土矿在内的未经加工金属矿石的政策,并对在本国处理矿石的生产商给予免税优待;老挝计划于2015年前暂停新的采矿项目审批,并避免出口原材料,鼓励在本国消费矿产。这些政策表明,东盟等以中国为目标市场的传统资源出口国,通过采取限制原矿出口措施,力求将更多价值留在当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些国家的示范下,赞比亚从2012年开始,就在研究禁止出口粗铜禁令;乌干达禁止铁矿出口,刚果(金)禁止出口铜精矿及钴精矿。可以预见的是,限制原矿出口,有可能成为非洲国家矿业政策调整的主流。康义提醒,限制原矿出口极有可能是这些国家矿业政策调整的第一步。随着外商在当地采选冶系统的建立,这些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出台就地加工的政策措施。

  三是欧盟加强了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以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为了在2020年前重振欧洲采矿业,使矿业对欧洲GDP的贡献从13%上升到20%,欧盟于2008年启动了原材料行动计划(RMI)。该计划的关键目标之一,就是促进本地区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确保欧洲今后的资源供应,增加欧洲本地区的原材料供应源比重。尽管近年欧洲遭遇了债务危机,但该计划从未停止过。为此,欧盟正在推进包括陆地和海域勘查发现新矿床、研发低成本高效勘查技术、开展深部矿床(4000米以内)高分辨率三维数据获取及其资料解译等工作。

  四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元素战略”,正引领材料领域革命。“元素战略”由日本提出,主要研究减少总量、替代、回收和调节管控等四大战术领域。其主要措施就是充分研究元素的性能,开发出新的产品;推动一系列技术研发,包括减少原料使用量,发现替代材料,以及循环利用原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搜集关于元素性能的新信息,发现可以制作新材料的元素。

  本次讨论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主办,来自全国有色地勘局、矿山企业的近百名代表,围绕矿山深部和周边地质找矿的组织实施、技术方法、国际化经营等议题,开展深入的交流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