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丽水山野间的地质新歌

——重访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

作者:陈国栋 张晏 赵志庆 李风 吴强华 发布时间:2013-07-08
  一群常年与日光、月光为伴的地质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会成为闪光灯下的主角——2012年6月21日,作为全国先进典型,浙江地质七队人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以专场报告会的形式,向人们讲述他们的地质情、地质梦。此后,巡回报告会走进多个省份的报告厅。他们的先进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重点推介。

  荣誉的光环与喧嚣过后,浙江七队人仍然执著地奋战在沉静的山野。近日,记者再次来到七队,试图在“于无声处”,倾听到七队创造新突破的“惊雷”。

  设立“257”找矿突破新目标——

  面对光环下的新挑战,“地质立队”的宗旨没有丢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历经风雨洗礼的七队,如今是地勘队伍中的一面“红旗”。

  如何扛好这面红旗,对浙江七队乃至其主管单位浙江省地勘局而言,都是一项重大挑战。

  面对昔日的光环,上任不久的省地勘局局长林天宁的扛旗理念是——继往开来,不折腾,“地质立局”、“地质立队”的宗旨不能丢。

  新任队长王卫青在全体职工代表大会上承诺——坚持地质立队,依靠科技、人才、文化强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承前启后推进地质找矿新突破,再接再厉建设富裕和谐模范队。

  50多年来,七队的成长,都源于对“地质立队”这一朴实宗旨风雨无阻的坚守——在地质工作最辉煌的时期,七队找到了全省99%以上的沸石矿;在连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的萧条时期,七队也从未间断过找矿,一直保留着一支20人左右的专业找矿队伍。

  “地质立队”,体现了“三光荣”精神的精髓。地质工作的艰苦不言而喻,坚持“地质立队”这一宗旨,意味着七队以地质找矿的生动实践,默默践行着“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

  熟悉地质工作的人都知道,地质找矿工作艰苦且周期长。一个个钻井,就像一枚枚深入地球内部的钉子,没有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默默无闻的“钉钉子精神”,“地质立队”将无从实现。

  如今的七队,光芒四射。七队新的管理层从前任手中接过地质找矿的锤子,一锤一锤钉下找矿突破的“钉子”。    

  站在新的起点上,七队紧紧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和《浙江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11~2020年)》,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怎么看、怎么干”大讨论,提出地质找矿战略行动“257”目标,即“紧紧围绕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争取在2~3年内发现1处以上大型、2处以上中型金属矿床,5年内实现找矿重大进展,发现一批矿产地,7年取得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推进勘查开发一体化”。

  七队的找矿突破“257”目标,现在已取得阶段性突破:正在实施的遂昌徐村铅锌矿普查项目,初步估算铅锌矿金属量11万吨,预期能提交1处中型以上金属矿床;庆元曹岭铁矿勘查项目提交了铁矿金属量16万吨。

  七队的综合实力也有了大幅提升,2012年实现总收入7.56亿元,同比增长18.99%,新签各类工程合同金额9.1亿元。在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排名中,七队进入矿产勘查类前十名。

  把地质工作融入生态文明新战略——

  面对资源利用新格局,“找矿报国”的信念没有变

  在七队的发展历史上,始终充满着“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一直以来,无论是处于发展的高潮期还是低潮期,七队“找矿报国”的坚定信念始终没有变,然而,七队“找矿报国”的重心,则始终围绕着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而变。

  面对生态文明新要求和资源利用新格局,省地勘局局长林天宁,用“金木水火土”形象地描述了地质工作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关系:“金”,即找金矿;“木”,即勘探浅层地温、页岩气等清洁能源,保护生态;“水”,即地下水、温泉等;“火”,即能源矿产的勘查;“土”,包括城市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等。

  林天宁的设想是,通过“数字地下”工程,摸清地下资源家底,让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新战略,融入地方发展新部署。

  七队根据浙江经济发展和资源赋存特点,将地质服务业的发展定位,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为生态文明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进地热资源勘查,启动了丽水大港头—碧湖的地热调查,缙云县五云—壶镇盆地的地热前期调查工作。“现在各地最为迫切的要求,就是希望我们能找到温泉。”王卫青透露。

  地质工作与地方发展战略的紧密融合,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对地质工作的广泛支持。龙泉市人民政府与七队共同出资,开展龙泉市屏南镇高山地区金银矿项目普查,首次实现浙江省地勘单位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开展地质勘查。该找矿项目预计投入1000万元,七队出资70%,龙泉市政府出资30%。龙泉、遂昌、云和、庆元等县(市)先后与七队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在矿产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的合作框架。同时,七队主动服务丽水各级政府,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每年台风汛期,七队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待命,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地质灾害调查和应急排险工作。

  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就七队与当地政府合作作出批示:“省第七地质大队与龙泉的成功合作,既是七大队与丽水市长期合作的延续,更是七大队与丽水市深化合作的开始,二者已是根连根、心连心,亲如一家人了!希望各县(市、区)要进一步主动对接第七大队,学习宣传好他们的‘三光荣’精神,支持服务好他们‘找好矿、找大矿’,为七大队创造一流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力争打造成为地方政府和地勘单位合作的典范!”

  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为七队找矿突破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以来,七队在丽水市获得4个省级地勘基金项目,并承担了丽水大部分废弃矿山、地灾治理、地灾评估、压覆矿产评价等工程。为提升丽水生态旅游品质,七队承担了丽水各县市的地热勘查项目。同时,为服务丽水特色经济发展,七队近期完成青田县长旦乡双垟叶蜡石详查工作,查明叶蜡石资源储量47.7万吨,为青田石雕—印石之乡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向市场要市场”延伸产业链——

  面对地勘行业新形势,“富民强队”的目标没有改

  今年1~5月,七队完成货币工作量4.3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润1180万元,同比增长97%。新签各类经营合同接近10亿元。

  七队发展的喜人形势,得益于无论地勘形势如何变化,七队“富民强队”的发展目标始终没有改。面对地勘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七队“向市场要市场”的经营理念让人耳目一新。

  目前,七队主要从事三大产业,包括地质勘查业、地质服务业和建设施工业。地质勘查业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工作,地质服务业主要从事地质环境、工程勘察、测绘、设计、监理等工作,建设施工业主要从事隧道、土石方、爆破、交通、市政、矿建等工程施工。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坚持“地质立队”是七队的使命和责任。然而,在新的发展形势面前,仅仅依靠地质找矿支撑发展,实现“富民强队”,难度越来越大。在立足找矿的同时,七队的建设施工业,牢牢树立“向市场要市场”的经营理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全力参与市场竞争,二级单位实现了管理经营一体化,经营地域、领域有了较大范围拓展,使七队打造的“浙江隧道”品牌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2012年,七队取得了地质灾害设计甲级和气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隧道公司取得了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退出登录资本金增加到1亿元,为“富民强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着眼高、精、专,延伸产业链,是七队“向市场要市场”的重要法宝。在工程勘察领域,七队进一步向基坑、边坡设计、环境治理等业务领域拓展;测绘业正加快技术升级,向地理信息产业转型,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测绘成果……

  新时期的七队人,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丽水的山野间谱写着新的地质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