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国际巨型滑坡研究联络网在成都理工大学成立。
作为一个全新的世界防治地质灾害的学术组织,该联络网旨在建立国际巨型滑坡数据库,为国际滑坡学者提供一个研究交流平台,以更好地认识大型滑坡的形成和破坏机制。联络网首届主席由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润秋教授担任,新西兰、英国、俄罗斯、日本四国科学家分任副主席。
我国是一个巨型滑坡较为集中的国家,尤其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更是诱发了大量巨型滑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和损失。据黄润秋教授介绍,巨型滑坡不同于一般滑坡,具有方量巨大、形成机制特殊、滑动和堆积特征复杂等特点,因此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如,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滑坡——安县大光包滑坡,滑坡体积达13亿多立方米,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地震滑坡。该滑坡发生后,成都理工大学第一时间就对该滑坡进行了野外勘察,随后又在滑坡体上建立了野外研究基地,开展了深入的基础研究。
5月12~16日,在成都理工大学举办的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国际研讨会期间,来自中国、新西兰、西班牙、俄罗斯、日本、比利时等国的滑坡专家一致同意建立一个非政府、非政治、非营利性质的自发的学术组织,并建议命名为“国际巨型滑坡研究联络网”,旨在推动世界范围内对巨型滑坡的研究学术水平,更好地认识大型滑坡的形成和破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