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大战略催生资源奇迹

——山东省地矿局五年找矿突破纪实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伟锋 沙玛建峰 发布时间:2013-03-01

    2月21日~22日,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组织实施座谈会,对近年来的重大找矿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富饶的新疆到高远的青藏,从崎岖的云贵山区到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一个个光彩夺目的找矿成果令人振奋。不过今天,我们的关注点将集中一处——山东,在这片几乎已被前人“梳”过一遍的大地上,竟然在几年内又找到了潜在价值20万亿元的各类矿产资源,其中储量51.83吨的特大型莱州寺庄金矿,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笔批示祝贺。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魔力,让山东省地矿局这支地勘队伍在短短五年内,找到了相当于过去50年发现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和两倍的资源?又是怎样的眼光,让一个省地矿局的发展思路成了本省资源战略的雏形,让“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成为现实?   

莱州金矿勘探现场 王子勇摄

山东地勘三院位于三山岛上的岩心库秦幸福摄

  1.战略提出:

  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

  所有这些成果的源头,来自找矿突破背景下的“资源山东建设”大战略,而这个战略构想,则来自以郑金兰为局长的山东地矿局新一届领导班子。

  五年前,山东省地矿局新领导班子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一点——如何突围?当时的情况是:山东地矿局这支以找矿为主的队伍因为特长得不到发挥,前景堪忧。

  不过,郑金兰等人似乎想得更高更远,他们追求的“突围”,并不仅仅是指地矿局本身发展上的脱困腾飞,更是指如何让山东这个经济大省尽快走出矿产资源短缺的困局。那时,在山东省,由于多年的开采,金、铁、煤等主要矿产保有储量已所剩不多,全省138座金、铁、煤等国有大中型矿山中,资源保证程度不足15年的有76座,不足5年的有42座;45种重要矿产省内供给率不足20%的有11种,进口矿产已由10年前的8种扩大到17种;铁、煤、铜、铝等重要矿产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00年至2007年,全省铁矿石的进口已由715万吨猛增到5896万吨,且价格暴涨,仅此一项,全省去年钢铁企业就增加成本79.6亿元;煤炭供应紧张的矛盾似乎更为突出,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省一年的煤炭需求量为2.4亿吨,而自给仅能解决1.4亿吨,尚有1亿吨的缺口。

  一面是资源危机,一面是找矿特长得不到发挥,解决这样的矛盾势在必行。

  那段时间,他们积极了解全省和国内外资源形势,了解全局和各队情况,了解全国地矿系统和其他省局情况。他们从山东走到西部,又从新疆一直走到内蒙古,记录经验、寻找商机、思考未来,而后,一个符合山东省地矿局实际情况、符合山东省社会经济需求、以“重振山东地矿雄风”为目标的思路逐渐明晰:充分发挥地勘队伍的特长,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同时,让队伍在服务中逐渐壮大。

  所有的希望和目标汇成一个: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

  2.战略明确:

  “资源山东战略”大幕开启

  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战略的正式提出,是在山东省地矿局2007年的经济工作会上。

  山东省地矿局领导班子成员对“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战略是这样量化的:用五年的时间,取得矿业权300项以上,提交煤炭资源量300亿吨、铁矿20亿吨、金矿350吨、多金属50万吨、卤水100亿吨,创造潜在经济价值10万亿元,力争实现13万亿元。

  这次会议还阐述了实现构想的三大举措:“抢”——不管是省内深部找矿、省外寻求合作,还是国外建立基地,都要抢抓机遇,抢时间;“拉”——探、采、加一条龙,拉长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打造山东地矿“金”字招牌,弘扬地矿精神,创全国一流业绩。

  一时间,山东地矿“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的战略构想,在神州大地引起了巨大反响。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高度评价山东地矿局的做法,点名让山东地矿局在当年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对“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的战略大加赞赏——“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有战略家高屋建瓴的前瞻性,体现出地矿人的大境界、大胆略、大气魄,它不仅为山东地勘业的发展开辟了第二空间,而且更为山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希望。山东要腾飞,地矿要先行。地矿业要做山东腾飞的引擎!他建议,把“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简化为“资源山东建设”。

  韩寓群与副省长才利民一起,带领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外经贸厅的一把手来到省地矿局现场办公,为战略实施保驾护航。厅长们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省地矿局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实施,为这支找矿主力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随后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把“资源山东建设”纳入了“强省战略”宏图之中。

  此后,省委、省政府把“资源山东建设”作为全省的一项重大工作组织实施,要求有关部门将其列为当年全省七大重点调研课题之一,提出对策建议,做好相关工作。

  至此,“资源山东建设”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式确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同时,也成为山东地矿腾飞的重要引擎。

  3.战略实施:找矿大突破接踵而来

  一场地质找矿新战役正式打响,而最主要的关键词就是——深部。

  这是因为,经过地质工作者50年的沐风沥雨,齐鲁大地像篦子篦过一样,500米以上的勘探基本完成,地表和浅部矿源已尽在掌握,只有深部的资源状况尚不明确。这也正是深部找矿的依据所在。

  目标:向地下深部要矿,到隐伏地区找矿!山东地矿系统迅速展开了一场探矿能力建设的攻坚战。全系统连续购置了国际最先进的V8电法工作站、大功率机电仪等物探设备,新添置了30多台2000米钻机和3000米钻机,更新了一大批先进的试验测试仪器。此后5年,全局共投入7亿多元加强科技装备;同时大大加强了人才引进和培训,使山东地质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增加,达到2000多人,数量列全国之首。

  一时间,整个山东地矿系统厉兵秣马,18支队伍在省内、省外、境外三条战线全面启动,一座座宝库的大门訇然打开。

  2007年9月,全国唯一的英雄地质队——山东地质六队给党和国家送出了一份喜报:在著名的焦家黄金成矿带深部发现特大型金矿——莱州寺庄金矿,探明储量51.83吨,潜在价值近80多亿元。9月19日,温家宝总理欣然批示:“请国土资源部转告山东六队职工:祝贺他们在金矿勘探中取得重大发现,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这是总理首次给一支地质队单独批示。省委书记、省长得知喜讯,也纷纷作了批示,向六队表示祝贺和慰问。

  在总理的关怀、领导的鼓励下,六队干部职工干劲备增,此后的找矿突破也呈一发而不可收之势。

  2008年,他们在焦家黄金成矿带深部探明105吨的超大型金矿;2009年,在马塘深部找到储量126吨的超大型金矿。随后的两年,两个尚未完成详查的深部探矿项目再传捷报,控制的金资源量已达到特大型规模,且进一步扩大资源量的前景非常明朗,目前控制的金资源量已超过300吨。

  更为重要的是,六队的找矿突破在胶东“金库”500米以下的第二找矿空间已然敲开了一扇大门——一个储量更大的“深部金库”雏形展示在人们面前。山东省地矿局充分发挥六队的引领作用,协调组织局属第三地质大队等单位走进这扇大门,为山金、招金及莱州市、招远市属企业探明黄金储量500余吨。仅以当时找矿成果看,这个仅有雏形的“深部金库”的黄金资源量,已超过了1200吨!

  济宁颜店铁矿的发现,同样让人欣慰。

  济宁大异常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发现后,尽管地质队伍曾经多次查证,但始终是一个难解的谜。2007年9月开始,山东地矿局以物化探勘查院为主,按照“整体规划,先易后难,分段进行,加快推进”的原则,调集11台2000米~3000米钻机,重点对该矿区北东部分北段——颜店矿段进行了会战,并最终破译了我国华北和华东地区最大航磁异常,发现了山东历史上最大的铁矿,提交储量18.3亿吨。这对提高山东省铁矿石供应能力、提高我国铁矿石谈判的话语权,无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部找矿的成果还有很多。统计表明,5年多来,山东省地矿局提交和控制资源量:金1500吨,铁60亿吨,煤269亿吨,有色金属260万吨,铝土10.76亿吨,钾盐20亿吨,其他非金属110多亿吨,创造潜在经济价值20万亿元以上,是建局50年找矿成果总和的2倍。

  与此同时,省内外的探采结合也已经渐入佳境。

  2008年7月30日,第四地质队在昌邑建起一座铁矿试车投产,这是山东地矿局在省内建成的探采一体化的较大规模矿山。

  如今,一队、三队、六队、八队、物探院、测绘院和集团公司、矿业公司等单位,皆有了自己的开发重点;福山铜矿、沂源铁矿等项目勘探、开发迅速。

  省外开发合作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淮北有一个徐楼铁矿,曾经由五个股东经营,因管理混乱而难以为继。经过全面考察论证,2007年8月6日,局属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收购获得该矿51%的股份,一期工程很快投产运营,年开采铁矿石40万吨,生产铁精粉27万吨。到三期工程结束矿山完全达产后,每年可生产铁精矿粉约100万吨,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以上。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矿升值了3倍。

  到目前,山东省地矿局共建成并达产安徽徐楼铁矿、山西娄烦铁矿、昌邑南任铁矿、海阳鑫泰金矿等4座矿山。马塘金矿、韩旺铁矿、青海锑金矿等一批矿山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或办理手续。

  山东地矿局的目光还瞄向了境外,因为,在国外建立全省紧缺的煤、铁、多金属等资源基地,正是“资源山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12月1日,山东地矿局组团参加了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国际矿业大会,正式向世界宣告:山东地矿要成为世界矿业舞台的重要角色。5年过去了,山东省地矿局已经在20多个国家开展勘查开发。埃塞俄比亚的铜和多金属资源基地,刚果(布)和刚果(金)的钾盐、金、铜资源基地,印尼的铬铁资源基地,澳大利亚的多金属、煤炭资源基地,蒙古的多金属资源基地,都已展示出极好的前景。其中,在刚果(布)探明优质钾盐20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以上。在秘鲁邦沟地区探明高品位铁矿25亿吨,预计可提交30亿吨;在澳大利亚伊尔高地区控制铁矿资源10亿吨以上,远景可达20亿吨。

  4.战略影响:

  为山东提供资源保障

  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大到什么程度?不妨用数字说话。

  山东地矿队伍找到的一处处世所瞩目的大金矿,让胶东、鲁南等地矗起了一座座黄金城。50年,1400吨金,占到了全国总储量的近1/3,居全国第一。36亿吨铁矿,催生了一个个大型钢铁企业,让莱芜钢城崛起。500亿吨煤,催生了枣庄、淄博、兖州、新泰等煤都,较好地保证了电力和百姓生活的需求。全国第一个金刚石矿、全国最大的蓝宝石矿、著名的胜利油田,都凝聚着山东地矿人的心血和汗水。

  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山东目前共已发现150多种矿产,查明有资源量的81种,矿产地1940处,资源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58种。探明开采的这些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10多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省财政收入的59.7倍。

  而今天,山东地矿局用5年多时间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已经超过20万亿元。

  这些天价的矿产资源,也正在为山东省加速经济建设步伐提供着重要的保障。“资源山东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就是,地矿队伍加强与省内大企业的战略合作,优势互补,为大企业提供后备资源基地,为地质找矿提供资金支持,走借力发展的特色办矿之路。于是,山东地矿队伍把地质找矿与矿业开发紧密结合,靠矿业开发反哺地质找矿,使产业链不断向纵深延伸。

  2007年9月8日,山东地矿局与山东黄金集团的全面战略合作,标志着中国第一个黄金探、采战略联盟正式诞生。山东地质六队在焦家黄金成矿带深部发现特大型金矿——莱州寺庄金矿,与山东黄金集团合作,上市融资,使这一深部金矿得以尽快开发,为山东黄金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山东黄金的财力支持,也让山东地质六队的找矿技术优势得以发挥,去寻找更多的矿床。

  接下来,山东地矿局又先后为中国有色、中国黄金、新汶集团、山金集团、恒达煤业等企业提供煤炭、黄金、铁、金刚石、钾盐等资源接续基地20多处。

  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济南钢铁股份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济钢注入资金8000万元,预订徐楼铁矿的铁精粉,不仅为济钢的发展提供了资源,而且满足了徐楼矿山建设的后续资金需求。

  2008年4月24日,山东省地矿局与中国有色集团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了国内“走出去”最大的探采一体化战略联盟。中国有色集团是拥有境外有色金属资源最多的企业,目前拥有境外重有色金属资源量800万吨,铝土矿资源量1.6亿吨,正在跟踪的重有色金属资源量7250吨。一个提出“资源报国”,一个实施“资源山东建设”,双方一拍即合,以赞比亚的铜矿,埃塞俄比亚的多金属及钽、铌矿,缅甸的镍矿,蒙古国的锌矿及多金属矿,我国内蒙古的多金属和铁矿等作为首批合作靶区,使山东地矿局迅速做大了资源量。中国有色集团承诺,将合作的矿石或矿粉运回后,首先满足山东企业发展需要,从而为“资源山东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一些大企业纷纷看好山东地矿局。山钢、莱钢、山东黄金、济钢、中国有色集团等积极地与他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招金、中金、友科等主动上门合作。济南、青岛、潍坊、烟台、淄博、东营、德州、枣庄等市地也主动提出与山东地矿局合作找矿、开发地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治理,寻求共同发展。

  不仅如此,在过去完成全省所有的基础地质工作,发现和评价了全省97%的地下水源地、50余处地热田等基础上,山东地矿队伍还为全省、全国一系列的重大工勘施工项目,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青岛奥帆赛工程、机场、隧道等项目建设提供了工程勘察、桩基施工、深基坑支护防渗服务工作;为济南、青岛、烟台等40多个城市和齐鲁石化、山东海化、邹县电厂等几十个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探明了水源地,为城市用水、生活用水和重点工程的立项提供了保证;还完成了全国95%以上的载人索道勘察定点。在打深井、大口径斜孔施工、矿山注浆、管道工程等方面,山东地矿队伍很好地发挥了技术先导和王牌军作用。在“大地质”服务上,山东地矿队伍参与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济南经济圈环境地质调查”等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新能源调查与开发、饮用水安全评价、济南保泉、矿山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资源山东建设战略,证明了地质工作在山东省经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地位,更证明了山东地矿队伍拥有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高水平、全方位地质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