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找矿与改革,在探索创新中大步前行

——华东地区地矿局(所)长座谈会侧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田雪莲 殷巨宝 发布时间:2012-12-03

 

座谈会现场。 本报记者 孙洪悦 摄

  1O月23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地勘局(所)长云集美丽的苏州,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形势下,就找矿突破、分类改革、服务地方经济等成果,说经验,谈认识,提建议。会议认为,地质找矿、保障资源供给是地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重心,改革为地质事业发展提供动力,但事关重大,须缜密谋划,稳妥推进。

  抓住新机遇,坚定不移地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实现找矿突破地质找矿一直是各地勘局的中心工作。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指引下,各地勘局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依托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部署工作,创造适合且各具特色的找矿机制和激励机制,多元投入,产学研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找矿成果。

  南京地调中心主任曲亚军说,儿年来,南京地调中心充分发挥大区地质调查司令部的作用,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大区项目管理,积极探索并践行地质找矿新机制,开展技术支撑与服务,做好地质找矿的对接、衔接和熔接工作,组织开展了华东地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技术支撑方案和科技支撑方案的编制,提出了兼顾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新的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有力引领、推动了华东地区找矿突破工作。

  江西省地矿局局长彭泽洲表示,江西省地矿局通过大讨论,果断将工作重心由多业并举转移到地质找矿上来。为保障地质勘查的有效投入和地质装备的提升,该局将原地质工程、多种经营扶持金全部集中于地质勘查,大力推进技术与资本对接,围绕“四带三区”主战场,形成大投入、多兵种大会战的工作局面。2O11年,该局新发现矿产地9处,探明大、中型可供开发的矿产地7处。仅在武宁大湖塘钨矿区,就探明了资源(储)量1O6万吨的世界第一特大型矿床,共伴生的铜和钼、银、锡等也分别达到大中型规模,实现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了江西省“世界钨都”的地位。

  山东省地矿局局长郑金兰自豪地说,山东省地矿局自2OO7年实施资源山东建设战略以来,坚持“省内、省外、境外”三线联动,用于找矿项目的资金超过3O亿元,地质找矿硕果累累,新增矿业权495项,新增勘查面积6.33万平方公里,新发现矿产地126处;提交和控制资源量:金15OO吨、铁6O亿吨、煤269亿吨、有色金属26O万吨、铝土1O.76亿吨、钾盐2O亿吨、其他非金属11O多亿吨,创造潜在经济价值2O万亿元以上,是建局前5O年找矿成果总和的2倍,建成投产4座铁矿和金矿矿山。2O11年全局总收入比2OO6年增长2.5倍,地质勘查业占经营收入的6O%。

  福建地矿局局长邵旭介绍,福建地矿局近年来依托武夷成矿带和龙岩马坑一大田汤泉铁矿、紫金山外围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等2个全国重点整装勘查区、永春一德化煤矿等9个重点勘查区,以及老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实现了福建找矿突破。2O11年以来,找到一个预计铁资源量超过1亿吨的大型铁矿、3处大型、5处中型稀土矿,探明了一处大型白钨矿、一处大型铜钼矿。

  安徽地矿局保障地质找矿资金投入的做法令与会者耳目一新。局长李学文介绍说,该局与工商银行等单位联合成立矿业风险基金;与中信银行合作,以银行定向委托贷款的方式,组织内部职工筹集资金,有效解决风险勘查投入不足、找矿进度受阻的难题。该局在怀宁县月山地区找到大型铁铜金矿;宁国市竹溪岭钨多金属矿普查达大型矿床规模;在皖东地区找到原生金刚石,仅一个矿点就将提交29万克拉资源量,实现了安徽金刚石勘查重大突破。

  拓展服务领域,推动传统地质向现代地质的转型,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新定位、谋求新发展以有为赢得有位,赢得支持,对过去、现在、未来,局长们侃侃而谈,而让记者感受最深的是沿海地勘单位敏锐的洞察力和行动上的雷厉风行。面对新形势,地勘单位找准新定位、谋求新发展,他们在积极做好传统地质工作的同时,推动传统地质向现代地质的转型,尤其是他们抓住国家和地方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加快新能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契机,纷纷由陆入海。海洋地质工作和新能源勘查已成为沿海地勘局又一发展空间。

  江苏省地矿局局长潘正勤说,江苏局抓住江苏省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机遇,组建了水文地质海洋地质勘查院,在滩涂围垦、海洋地质调查、海岸带工程地质、地质环境评价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和海洋地质调查,同时,引领勘查市场,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开展海洋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服务江苏生态省建设目标,江苏局还开展了浅层地温能、地热资源勘查,干热岩资源调查和地质科研、评价、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为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工程技术。

  参会的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于利中对江苏地矿工作坚持“资源优先,环保优先”原则,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江苏局按照地质找矿突破战略纲要,进一步加强矿产勘查工作,积极探索探采一体化的推进路径,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浙江省地矿局局长华宣奎介绍说,浙江局紧紧围绕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和舟山新区建设国家战略,编制了《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海洋勘探开发及相关服务业专项实施方案》;积极承担宁波一舟山海洋经济区综合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项目,为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建设提供地质技术保障。今年以来,他们向省政府提交了推进页岩气勘查开发利用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已经启动。

  邵旭说,福建省委刚作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福建局就随即提出了开展海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建议,获得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福建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福建省海洋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实施方案》即将获得批复组织实施。同时,福建局把握对台优势,推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期工作,不仅促成了国土资源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海峡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联席会议机制的建立,还推动和促进海峡两岸合作,多次举办海峡两岸石油天然气资源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对台湾地质工作的研究水平。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彭轩明介绍了青岛所在海洋地调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说,长期以来,青岛所以南黄海、东海、南海北部陆坡区和南海南部海域等为主要对象,实施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战略调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开展以重点经济区带为核心的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监测、地质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沿海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确保地勘队伍安定稳定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目前是各地勘局积极探索和不断推进的重要工作,也成为会议研讨的热点。通过探讨和交流,改革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改革充满信心。

  会上,浙江省地矿局改革经验受到关注。华宣奎说,儿年来,浙江地矿局在推进地勘单位改革中,突出公益性,确立“地质立局、地质立队”为核心的改革方向,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有针对性、有重点实施地勘单位体制改革,分别采取强化、巩固、弱化及退出等不同的方式,构建顺应科学发展的产业结构,经过s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全面完成公益性事业单位总体定位、定编工作,局属13家主要地勘单位为公益一类,2家为公益二类,建设了一支公益性的精干地勘队伍。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与借鉴,可以让视野和思路更开阔。会议特邀代表北京市地勘局、广东省地质局不断推进分体运行分类管理的改革经验,为地勘单位提供了良好借鉴。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支持下,经过不断探索完善,广东省地质局基本完成地勘单位分类改革,被专家誉为“广东模式”。而广东省地质局主动作为,有为赢得有位,推动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推动地矿经济发展的意见,令与会者羡慕。

  广东省地质局局长欧阳志鸿说,2O12年2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地质勘查“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广东省“十二五”期间地质勘查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这是广东省历史上第一次把地质勘查规划作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来编制、实施,对建立完善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机制具有重大意义。2O12年8月,广东省政府又发布了《关于促进地质矿产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全国地方省政府以文件形式针对地质矿产经济发展提出的专门性意见之先河。《意见》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技术支撑作用;大型企业与地勘单位进行合作勘查的,可在同等条件下按规定优先取得探矿权,突出

  体现了支持地勘单位在探矿权获得上的优先、主导地位。《意见》还明确,进一步理顺矿业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地勘单位将按比例参与财政出资探明的矿产地矿业权出让所获得的利益的分配,这对于提高地勘单位地位、加快地勘单位资本积累、增强地勘单位经济实力等意义重大。

  北京市地勘局党委书记左欣介绍说,儿年来,北京局积极谋划,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支持各地勘单位做大做强核心业务;将全局所属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两大类。公益一类单位培育核心业务能力,原则上只承担公益性工作;公益二类单位除确立公益性立院之本外,还要发展商业性核心竞争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扶持。通过清晰的职能定位,形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业务工作格局,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寻求路径、积累经验。

  在研讨和交流的基础上,与会者建议,鉴于地勘行业的特殊性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差异性,分类改革应有利于充分发挥地勘单位找矿主力军作用和调动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激发地

  勘单位的生机与强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坚持有利于地质工作的加强,有利于地勘单位找矿和服务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我国地质事业和地勘行业健康和谐发展与繁荣。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区域发展不平衡,国有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很难采取“一刀切”、“模式化”的方式来推进。期待国土资源部和省人民政府、各部委加强协作,促进思想上有共识、政策上相配套、行动上能协调,搞好制度和政策的对接磨合,形成全面支持、推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建议国土资源部在今年八部委联合调研取得进展的基础上,针对行情、省情、局情等实际情况,制定区别于其他行业、区分不同省份的分类办法和配套政策,尽快研究提出“国有地勘单位分类改革指导意见”,统筹指导全国地勘单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