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地调中心技术人员近半年的前期准备和四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重庆市武隆县羊角镇危岩专业监测系统近日终于建成运行。自此,生活在陡崖下方的7700余名居民、两个工厂、319国道涪武路和乌江交通航运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以及陆路、水路交通安全都有了切实保障。当地干部群众高兴地说:“有了你们的专业监测,我们晚上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99台监测传感器
严密监视千余方危岩体
重庆市武隆县羊角镇危岩体位于海拔542米~1244米范围,呈带状分布,危岩区面积8.2平方千米,坡度在69度到82度之间,分布有大型—特大型危岩11处,总体积2000万立方米。
受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地调中心对该危岩实施地质灾害专业监测。2011年下半年,水环地调中心组织地质灾害专业技术人员,赴羊角镇危岩进行实地踏勘,并制定了危岩体专业监测设计方案。2012年4月,设计方案通过专家审查。5月17日,水环地调中心技术人员进驻羊角镇,开始了危岩区详细调查和专业监测布点以及监测系统建设施工工作。
危岩区内崖陡林密,人迹罕至,除了在陡崖峭壁上随处可见的裂缝、溶洞之外,有些裂缝和溶洞完全被第四系崩坡积物覆盖或隐藏在莽莽的荆棘和草丛中,给选点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为了查明危岩的控制性裂缝,全面详尽地掌握危岩的变形特征,从而选定控制危岩变形的监测点位,项目组人员徒步穿越荆棘丛林,翻越陡崖峭壁,冒着隐伏裂缝陷落和陡崖落石砸伤的危险深入危岩主要变形区进行监测选点。每日早出晚归,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只为尽早建立羊角镇危岩体专业监测系统。
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技术人员共布置36个站点单元,安装99台监测传感器,其中包括位移计72台、倾角仪13台、岩土压力计13台和雨量计1台,为危岩区编织了一张安全防护网。
崖壁上施工
体力、胆识、技能的多重考验
羊角危岩监测系统的仪器安装主要包括监测标墩的浇筑、仪器安装固件的设计加工和监测标墩打孔安装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各自的难度。
监测标墩的浇筑需要先在裂缝崖壁上打孔,然后在孔内固定钢筋,再通过混凝土模子浇筑。打孔前,先在深不见底的裂缝上搭上跳板,然后三个人站在跳板之上,两个人抬着大功率汽油泵,一个人操作打孔。整个过程需十分小心谨慎,否则强大的气泵冲击力会把人和设备一同甩进裂缝悬崖中。
整个监测系统的安装需要几百个固件和上千颗螺丝,而且每类仪器的固件大小都是根据传感器本身尺寸和技术人员需要实现的测量参数来进行设计。经过多番努力,技术人员最终在万州才找到了能够满足加工条件的工厂。
监测仪器的安装,要爬到浇筑于裂缝上方的监测标墩上完成各类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试,需要在监测标墩上打孔,同样面临着在深不见底的裂缝上施工的危险。
所有这些,都是对技术人员体力、胆识和技能的多重考验。
野外突遇坠石
紧急撤退,死里逃生
野外工作随时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危险。2012年5月30日上午11点半左右,项目组一行四人来到了危岩体东侧的陡崖基座斜坡前。由于逆光,远看岩壁整体性较好,于是大家顺着斜坡往崖根行进。走到崖根时再抬头向上观察,发现岩壁有明显的压裂迹象,在岩土卸荷裂隙作用下局部岩体已形成麻将块的楔形体。就在大家要继续行进时,突然“啪”的一声响,从崖壁上崩落下一个石块砸在大家身旁,瞬间碎块叮叮咣咣顺着斜坡飞滚下去。
大家愣了一下,带队的金枭豪大声喊道:“撤!”大家立即顺着原路撤离。来到安全地带,眼看着碎石劈里啪啦向山下飞滚,与死神擦肩而过,大家心口都不由一紧……
春去秋来,金枭豪、杨秀元、邓兵、王兵四人刚到羊角镇时,李子花儿刚刚谢过,玉米才一尺多高,山上的番茄和辣椒还在育种。等工作结束返程时,李子已经吃过季了,玉米棒子也被农人收回了家,山上的番茄和辣椒也已红似火了……
在克服了山高崖陡、草深林密和高温酷暑、危岩坠石等种种困难之后,99台监测传感器全部安装到位,严密监视着危岩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