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找矿突破的脚步声
——武警黄金第一支队高松山金矿勘查纪略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 王少勇 通讯员 张东升 白银山
发布时间:2012-10-26
高松山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境内,多年来,武警黄金第一支队在这里寻找金矿,累计提交了大批资源量,为当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今年秋天,记者跟随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区质量万里行”检查组来到高松山,走近了可爱的武警黄金战士,聆听了高松山找矿突破的脚步声。
扎实的基础工作是突破的前提
早在1989年,武警黄金第一支队就进军高松山。那一年,支队从纵横的河流里提取砂金301公斤。1990年,砂金禁止开采,依据砂、岩金密切相关的特点,支队开始转入岩金找矿工作。东北地区森林茂密、找矿难度大,一支队首先开展了物化探基础性地质工作,使高松山成为利用物化探基础性工作指导岩金找矿工作的成功典范。
一步一个脚印,武警黄金第一支队在高松山找金的路走得迅速而稳健。1990年,一支队委托河北区调队在富强—高松山一带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出异常21处。高松山矿区所在的异常区面积达20平方千米,是最有希望的成矿异常,这为之后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2000年,一支队在高松山矿区开展岩金普查工作,发现含金地质体两条,其中高松山I号矿体提交资源量(333)1330千克,预测资源量(334)2740千克。2001~2007年,一支队继续在高松山矿区开展岩金普查工作,对高松山I号矿体进行了地表和深部控制,同时对有望的物化探异常区进行了验证,发现多条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体。2007~2010年,一支队在高松山矿区及外围开展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开展15万地质矿产填图、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航磁、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2011年至今,一支队又在高松山矿区及外围开展金矿调查评价项目,圈定了遥感异常26处,水系异常3处,土壤异常18处,磁法异常25处,在高松山矿区发现两条新的矿脉,探获金资源量8923千克。
为确保地质工作成果的可靠性,武警黄金第一支队十分注重工作质量,严格遵守各项规范,及时做到自查互查。同时,一支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研项目,邀请教授专家前来项目组指导,既加快了人才培养进度,又提高了项目质量。今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的“东北地区质量万里行”活动中,高松山矿区及外围金矿调查评价项目被评为优秀级。扎实的基础性地质工作是找矿突破的前提。目前,一支队在高松山矿区共发现金矿工业矿体12条,累计提交金资源量23吨,已超过大型矿床规模。
多元化资金投入是突破的加速器
武警黄金第一支队积极投身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高松山矿区也是践行地质找矿新机制的典范。2011年,高松山矿区及外围被列入全国首批47个整装勘查区——东安—汤旺河金矿整装勘查区内。为加快找矿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在省政府的协调下,一支队与北京中科电工贸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勘查项目,引进企业投资2000余万元。一支队总工程师王艳忠说,社会资金的投入大大加快了勘查进度,钻机一台台开动起来。目前已投入钻探8000米,槽探3万立方米,对两条矿脉进行了评价,钻孔见矿效果良好。
高松山矿区已累计投入勘查资金40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多元投入。其中包括黄金工作专项业务费,国家、省级资源补偿费,地质调查专项费,中央和省级地质勘查基金以及企业资金。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保证了勘查工作的持续深入,是找矿突破的加速器。
2011年5月,一支队将内蕴金资源量9403千克的高松山1号脉探矿权转让给黑龙江省伊春市乌伊岭林业局,标志着高松山1号金矿脉已经进入开发阶段。其实早在2000年,1号脉就已被探矿发现,2007年12月完成普查工作。为给矿区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一支队本着“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解决驻地就业问题”的原则,积极寻找转让方,经考察,将转让对象确定为处于经济转型期、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扶持对象的黑龙江省伊春市乌伊岭林业局。据了解,该矿能持续开采利用11年以上,这将成为乌伊岭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战斗力强的队伍是突破的保障
一支队的营地在一条漫长的坎坷的简易的山间道路的尽头,周边人烟稀少。和其他地勘单位的野外项目部相比,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是它最大的特点。营地大院、营房内一尘不染,床上的“豆腐块”整整齐齐,物品摆放得规规矩矩。正是这种严明的纪律,一丝不苟的作风,让黄金部队在最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屡立战功。一支队的官兵们就是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敢与坚韧征服了高松山。
老战士王艳杰从军17年,常说“咱黄金兵就是这样,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有一次车坏了,为了不耽误钻探工作进度,他带领战士们硬是沿着泥泞的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扛着沉重的钻杆来到工作地点。三中队机长张庆斌是钻探能手。2009年的一次生产大会战,要在短短30天钻进三个孔共946米,张庆斌不顾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复发,每天左手掐着腰,右手握紧扛在肩上的钻杆,硬是完成了任务。部队转点时,张庆斌平躺在运兵车上,战友帮他举着药瓶打点滴。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在一支队有很多。
找矿的日子有苦也有乐,丰富的业余生活使大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精气神。记者看到,在营地大院外,战士们开辟出好几个菜园,茄子、豆角、玉米等,绝对是绿色无污染。在院子里,四个篮球架对着一摆,就是两个篮球场,战士们经常在篮球比赛中一展身手。橱窗里,是战士们自己写的心灵感言和拍摄的照片。为丰富战士们的文化生活,凝聚精神,一支队还自办了一张小报《金山高松山》,记录着支队开展的各种活动,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施展文学才华的平台。
这样一支队伍,甚至让人觉得,没有什么困难他们克服不了,没有什么任务他们无法完成。正是这种强大的战斗力为找矿突破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