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地质行业信息

科技创新,让一矿变多矿

——中华环保世纪行系列报道(三)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发布时间:2012-10-09
  9月19日,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组来到洛阳市栾川县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洛钼人通过科技创新将一矿变多矿的神奇:在对主要元素钼进行回收、深加工的同时,通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使自己成为国内第二大钨精矿生产企业;磁铁综合回收能力也达到5000吨/日。

  新世纪交替时,国际钼价跌入谷底,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困难。这时,洛钼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号召,在政府支持下,通过积极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加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目前,洛钼集团以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资源的有益共伴生元素为目标,在企业内部,构建了以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技术中心”、国家认证“检测中心”为核心的专业研发体系与职工全员创新体系;在企业外部,先后与中南大学、长沙矿山研究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俄罗斯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国内外二十多所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了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技术引进与消化开发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利用这一科技创新体系,2006年以来,洛钼集团开发并应用创新成果204项,经国内权威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的有11项,国内领先或先进的有18项,借鉴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10余项。

  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在推动洛钼集团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企业对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效率,同时也成功地将原来的一个矿变成了多个矿。

  记者围绕用好资源这一主线,选取了几个创新成果,从中我们可以领略洛钼集团是如何在保持资源开发强度不升甚至降低的情况,产品供应能力不降反升的神奇。

  浮选柱浮钼技术。2002年,洛钼集团在引进美国艾姆克公司“浮选柱选矿”技术的基础上,与长沙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合作创新,2003年3月成功开发出“自动化大型浮选柱全流程联合选钼技术工艺”。与传统浮选机技术工艺相比,钼回收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精矿品位提高了5.4个百分点,节电率达46%以上,实现了我国钼选厂直接生产高纯度钼精矿的梦想。

  低品位白钨矿回收技术。三道庄矿既是一座特大型钼矿床,又是一座低品位的特大型白钨矿床。在历经二十余年持续探索后,2001年5月,洛钼集团联合俄罗斯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对低品位白钨矿回收研究攻关取得成功,开发出低能耗、高回收率的“常温粗选加温脱药后精选低品位白钨矿浮选工艺”,实现了浮钼尾矿中白钨资源的大规模综合回收,使一个特大型矿床变成了两个特大型矿床。2011年,洛钼集团回收白钨精矿11670吨,实现产值11.66亿元,利润总额达7.80亿元,成为洛钼集团重要的经济和利润增长极。同时,该工艺实现了氧化钼矿和磷矿在白钨精矿中的有效富集,氧化钼矿回收率高达42%左右,解决了氧化钼矿回收的国际级难题,经后续冶炼综合利用,三道庄钼矿钼金属总回收率可望再提高5个百分点。

  复杂采空区残矿回收技术。三道庄矿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地下开采和无序民采,形成了大规模复杂高危地下采空区,成为露天开采的重大安全隐患。若没有科学、安全、可行的处理技术,该矿区只能关闭。洛钼集团通过与长沙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长沙矿山研究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中南大学、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长期合作研究,研发出集空区探测、地压监测、灾害预警、空区处理为一体的一系列复杂空区处理与露天开采协同技术,避免了该矿提前关闭的命运,还回收残矿资源量5637万吨。

  滑石型钼(铁)矿综合利用技术。上房沟矿区属特大型钼(铁)矿床,同时又是国内闻名的滑石型难选钼矿。洛钼集团接管该矿区后,同时与多家院所合作研究攻关,特别是与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合作研究攻关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钼铁硫的综合回收利用,中间试验结果:钼、全铁、硫选矿回收率分别达到80.14%、64.38%、80.93%,分别比现有技术工艺提高了20.14、 20.38、 80.93个百分点。目前,工业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钼、全铁选矿回收率分别达到70.36%、70.00%,并取得了合格的钼精矿和铁精矿。此项技术即将开启上房沟滑石型难选矿钼、铁、硫资源综合利用新局面,同时,对带动国内难选钼矿利用具有重要及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