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演练要建立长效机制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顾桂兰
发布时间:2012-12-11
为了减少和杜绝重大安全事故,许多企业都会结合实际开展各种事故应急演练,以提高应急自救、互救能力。笔者认为,应急演练应该是不断完善提高的一个长效机制,必须谨记四“少”、四“多”。
少些纸上谈兵,多些常态化。一些单位把应急演练看成是面子工程,当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才“大张旗鼓”地搞。实事上,应急演练是需要常态化进行的事情,应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应急演练,不断地加强应急演练的次数,组织职工学习各类应急知识,应急演练才会有效果,才会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自救、互救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才会在突发事件面前不慌乱。
少些“坐而论道”,多些“身体力行”。一些单位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常常是“嘴把式”,“光说不练”的成分居多。如,有的单位把各类应急预案平时锁到柜子里,只在应付上级检查时拿出来;有的单位只是请专业消防人员把应急预案演练代之以“照本宣科”……如此一来,由于缺少了培训和具体操作,应急预案演练变得有名无实。而开展预案演练应突出提高实战能力,把注重演练过程与注重演练结果、突出演练形式与充实演练内容、搞好一般情况下的演练与特殊情况下的演练等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应急预案演练取得应有的成效。
少些条条框框,多些“即兴发挥”。很多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重“演”轻“练”,在应急预案演练中没有任何悬念,参与者正正规规地走过场,甚至参与演练的人如同看客在观摩。笔者认为,应急预案演练应多些“即兴发挥”:不固定演练流程,让演练者主动思考,灵活操作;不固定参演人员,可临时换人调岗,确保全员参与……只有突出“即兴”理念,以多变性凸显各环节存在的漏洞,才能增强广大职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使应急预案演练取得应有的成效。
少些“墨守成规”,多些“与时俱进”。很多单位的应急预案一旦制定便长期不变,而不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加以修订的预案“超期服役”,不仅不能有效指导应急处置,还会成为应急处置的羁绊。为此,必须为安全应急预案设立“保质期”,定期根据环境和物质条件变化进行修订和定期演练,使之始终保持“新鲜”、实用、管用。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具有不可预测性,什么时候发生,危害有多大,人们一无所知,只有真正重视应急预案演练,使其贴近生产实际,做到“真”、“实”、“新”并重,才能在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来临时沉着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