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深受各界好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再次突出强调,抓好八项规定落实,下大气力改进作风。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狠抓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始终高度重视自身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党的作风体现在各个方面,人民群众往往从自己接触到的党员干部来评价党的作风和形象。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之所以信赖支持我们党,就是因为我们党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优良作风。当前,群众反映一些干部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是一些小事,但它反映了一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俯视群众、脱离群众的态度,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中央政治局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念,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的坚定决心。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八项规定的出台,抓得准、抓得实、抓住了干部作风建设的“牛鼻子”。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只有从会风、文风、话风等“小事”做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不断正文风、改会风,转作风、树新风,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切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只有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才能把广大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人民多作贡献。因此,必须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并以此推动作风方面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是检验纪律性的重要标准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任何时候都要把严明纪律放在第一位。当前,在一些部门和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易发多发,一个重要原因是纪律松弛、管理不严,形成了“破窗效应”。从这个角度讲,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既需要严格的纪律来保证,也是对党员干部纪律性强弱的重要检验。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如果有关会风、文风等规定都不遵守和落实的话,那么政治纪律就更不可能得到落实了。在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上必须严格执行纪律,动真格、出重拳,坚决做到有章必遵、有规必循,不走形式、不搞折中、不留后门、不折不扣。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监督执行八项规定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经常性任务,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以严明的纪律推动八项规定的落实,督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湖北省纪委、监察厅出台了《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情况监督检查的办法》,对违反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和安全保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规定的行为,明确了具体的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措施。对顶风违纪、造成恶劣影响的,一律先免职,再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敷衍塞责、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及管辖范围内作风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责任。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是推动反腐倡廉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强调,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这些年来,我们花了很大气力解决党内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有些问题相当顽固,收效不大,有的问题即使解决了又以新的形式冒出来。作风建设涉及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在改进党的作风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不仅要严格执行纪律,还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制度顶层设计,进一步形成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作风建设的良好环境,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深入。当前要着重在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防止权力滥用,防止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产生。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和行为,防止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二是完善公开制度。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不断扩大公开的范围和覆盖面,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使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不让老实人吃亏。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充分尊重民意,重视群众评价,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眼睛向下、立足实际、埋头苦干、服务群众,切实作出人民满意的工作实绩。四是完善领导干部作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领导干部作风情况进行评价,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把群众满意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标准,更多地把评价权、监督权交给群众,更好地搭建公开倾听群众意见、受理群众诉求的平台,妥善解决群众诉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