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队伍建设 > 廉政建设 > 警钟长鸣

迷途的老马

——新沂市农机局原局长马树刚腐败案例剖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4-06-12

  江苏省新沂市农机局原局长马树刚“出事”了。已经离岗退养的人也能被“拿下”,这在新沂这个不算大的县级市影响可不算小。
  马树刚从一个穷苦农家孩子,一步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历任新沂市港头镇党委书记、北沟镇党委书记、市农机局局长,2012年初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岗退养)。虽然退养前有些非议,但在不少人眼里,退养就意味着“安全着陆”、功成身退。
  2013年9月15日,马树刚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新沂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7年。



曹琳琳 毕传国 漫画
  心态失衡之下底线退失
  出身农家的马树刚,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骄子,大学毕业后又顺利地进入新沂县(后改为新沂市)县委机关工作。那时的马树刚,工作扎实忘我,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组织的信任,职位也很快被擢升。
  在很多人眼中,马树刚是一个勤廉的好干部。然而,在多年的坚守之后,面对金钱的诱惑,马树刚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2002年初,马树刚调至经济比较发达的北沟镇任党委书记。上任之初,人们还能看到他走访群众、实地调研的实干形象。但不久之后,人们发现马书记变了,调研少了、应酬多了、排场也大了,以前的笑脸好像只对某些人“展示”了。原来,马树刚看到身边的一些很平庸的人出手阔绰,穿名牌、坐好车,而自己位高权重却一点“潇洒”不起来,心理逐渐失衡。
  “为别人办事,好处费不拿白不拿。”此时的马树刚为了满足自己对灯红酒绿奢侈生活的向往,给自己找了这样一个收钱的理由。
  2004年2月,马树刚就迎来了第一个行贿者——北沟镇建筑站站长陈某某。当时正值建筑站改制,陈某某到马树刚办公室汇报工作时,请求马树刚在建筑站改制过程中给他多一点“关照”。临走,陈某某拿出一个装有5000元现金的信封,放在茶几上。马树刚心领神会,假意推辞一番自然也就笑纳了。之后,在建筑站资产核算时,陈某某再次给马树刚“表示”了5000元钱。
  陈某某的“付出”很快就得到“回报”。当年,马树刚不遗余力地帮助陈某某以最少的成本收购镇建筑站。
  马树刚尝到了甜头,沾沾自喜,陶醉在权力给他带来的快感之中。
  2004年下半年,北沟镇马陵山土地整理项目被上级部门批准实施。开发商李某某看中了这块“肥肉”。他找到马树刚,再三表示,如果该项工程能够承包给他,好处一定少不了。面对“商机”,马树刚没有手软,利用职权直接插手该项工程招投标,帮助李某某顺利过关。事后,李某某如约为其送上2万元的感谢费。
  2005年春节后,马树刚得知自己即将调离北沟镇,想到帮李某某揽到了这么大的工程,应该再找他要点“好处”。他主动打电话给李某某,以争取上级领导对该项工程的支持为由,让李某某准备3万元钱交由他给领导送礼。李某某心知肚明,很快将钱送上。
  从被动收受“红包”到主动索贿,从不插手工程建设到直接干预招投标,马树刚渐渐背离了应有的党性原则和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蜕变,已然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敛财的工具。
  权力寻租之中欲望失控
  欲望之门一旦打开便很难再关上。
  在马树刚的眼里,逢年过节真正成了他的“好日子”。马树刚开始欣然接受别人的送礼,礼金多的时候,小额的礼金自己都记不清是谁送的。
  马树刚担任北沟镇党委书记期间,镇建筑站项目经理陈某在年节时最舍得“投入”,仅2005年春节一个“红包”就价值万元。对于这样的“贴心”下属,马树刚自然不会亏待。他在北沟镇换届选举中极力推荐陈某担任某村党支部书记,有了“靠山”的陈某也自然春风得意。
  调任新沂市农机局局长后,马树刚对待送礼者从来是“来者不拒”,这让一直想升职的下属许某和马某看到了机会。他们瞅准过年“时机”,分别送了1万元购物卡和1.5万元现金。马树刚将钱收进了腰包,也把下属的“事业”放在了心上,在职务晋升方面想方设法给他们提供便利条件。
  马树刚作为单位一把手,公务采购自然是他精心“耕种”的“自留地”。他在担任农机局局长6年时间里,逢年过节共收受某酒店经理吕某某贿赂款8.1万元,先后7次收受酒水经销商李某某贿赂款共计7万元。当然,农机局的公务接待全部安排在吕某某的酒店,酒水也全部采购自李某某。
  对于农机局的业务对象,马树刚更是不会放过。他先后8次收受某公司总经理王某贿赂款17万元、超市购物卡2万元,为该公司在农机补贴方面谋取巨额利益;某公司董事长包某某送给马树刚1.2万元,马树刚极力为他们的农机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提供帮助;山东寿光某农业设备公司业务经理杨某送给马树刚2万元礼金,马树刚利用职务便利,竭力为该公司在新沂市销售大棚卷帘机提供方便。
  在资产处置和工程建设方面,马树刚更是以权力为筹码,竭力谋求自身经济利益。
  农机局下属单位有一些门面房,多年来一直对外出租,正是这些租金解决了部分农机下岗职工生活待遇。马树刚对这些门面房产生的“利润”垂涎多时,终于在集资建设新农机服务中心时找到了下手的机会。马树刚琢磨着想把门面房卖掉,也为自己捞点票子。为了能找到一家可靠的拍卖公司,马树刚煞费心机,指使农机局副局长王某(另案处理)牵线搭桥把拍卖业务交给徐州某拍卖公司,暗示“只要有好处,成交价好商量”。这家拍卖公司在得手之后,从利润中拿出3万元送给马树刚和王某。但马树刚并不知足,认为该拍卖公司靠他的支持赚了大钱,又安排王某向该拍卖公司索要了6万元。
  建设农机服务中心时,马树刚再次寻找捞钱的“合作伙伴”。这次他想到了比较“仗义”的远房亲戚马某某。几次商量后,在马树刚暗箱操作下,马某某通过挂靠一家建筑公司拿到了农机服务中心的建设工程。工程结束后,马树刚提出由马某某出资给自己盖四间平房,懂得投桃报李的马某某一口答应,不但没收盖房的工程款,而且写了张收条交给马树刚,以防之后有人调查。
  马树刚没有想到,建立在金钱、物质等私利之上的“仗义”根本不堪一击,在他东窗事发后,正是他欣赏的马某某很快向调查人员交代了行贿事实。
  离岗退养依然东窗事发
  2011年,即将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岗退养)的马树刚非常失落,想到自己离岗退养后即将失去权力,于是,马树刚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位在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上。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马树刚对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最后的“价值开发”,想方设法捞取自己认为“既实惠又安全”的大钱。
  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初,马树刚在离职前疯狂敛财,指示并伙同下属大肆套取国家财政补贴,并通过各种途径将部分补贴款占为己有。
  2011年10月,马树刚以单位向上级领导送礼为名,安排下属将秸秆还田资金13.93万元转入他人账户,后将其占为己有;2011年11月,马树刚使用单位会议室装修收据、个人一些花销的发票、为其侄女购买空调的提货单,从插秧机补贴资金、秸秆还田资金中报销套取人民币7.98万元;2011年12月,马树刚持个人消费的票据,从江苏省农业科技入户项目资金中报销4万元;2012年1月,马树刚安排下属将相关插秧机采购奖励资金8万元转入其个人账户,并将其中1.6万元分给下属。
  2012年初,马树刚离岗退养了。他沾沾自喜,好不得意。他为自己的腰包在退养前如此丰厚而高兴,更为自己在任上没露出马脚,“安全着陆”而得意。他认为自己是货真价实的“名利双收”。
  马树刚没有想到,在他认为自己功成身退的同时,一封匿名举报信摆在了市纪委领导的桌上。随着市纪委办案人员的调查,马树刚很快应声落马。
  “由于当时这种病态心理,疯狂的贪欲让自己陶醉其中,认为自己做得巧妙,遮得严实,现在回想起来那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自掘坟墓。工作没有了,退休金没有了,脸也丢完了。”在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前,马树刚幡然悔悟,老泪横流,他喃喃自语:“财富哪能带来幸福呀,财富再多也买不来自由。”(张龙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