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召唤各有不同,青春力量一脉相承。4月2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青年论坛上,来自中心六大业务领域的12名优秀青年带来了地质调查转型升级、地质资料服务、地质资料数据创新应用、地质调查数据资产管理、关键矿产开发利用、绿色勘查等领域的新思考、新成果和新认识。
发展中心具有地质战略研究、业务支撑、数据资源、信息化技术、境外地质调查等方面的优势,如何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如何支撑服务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是中心的工作重点,也是中心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的努力方向。
“作为发展研究中心一名青年职工,我应积极聚焦国家需求,围绕单位‘参谋、支撑、服务’定位,在业务中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努力奉献一颗螺丝钉的力量。”来自发展战略研究部门的周久龙在报告中如是说。他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种识别古裂谷与古陆弧的技术路线图,与国际上已有的研究相比更具流程化和可操作性,目前已在马达加斯加地区开展了实际应用,以期为矿产资源勘查战略部署提供“硬科学”支撑。今后,设想借助地质云平台对其他地区做进一步尝试。
当前的地质调查工作正在推进服务方向、指导理论和发展动力三大转变。而矿产地质调查在投入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来自地质调查业务支撑部门的贾德龙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矿产资源形势,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重要矿产地质调查计划近年来取得成果,提出了自己对矿产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思考:矿种更加聚焦,提升战略性新兴矿产调查力度;优化调查布局,调查重点向矿产资源基地倾斜;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找高品位矿;加大研究、推广智能矿产地质调查力度;加强矿产资源战略研究。
在矿产资源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原料的关键矿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来自境外地质调查部门的张伟波,介绍了他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矿产全球开发利用形势的分析。“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未来10~15年全球关键矿产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我国关键矿产总体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口源单一存在隐忧。”“我国关键矿产利用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还处在新兴产业链的中低端。”……张伟波指出,石墨、铟等我国关键矿产的矿产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在造成巨大能耗和环保问题的同时,也使我国优势关键矿产资源的消耗正在加快。为此,张伟波呼吁,要建立关键矿产稳定多元化全球供应体系,在境外地质调查工作中重视关键矿产的国际合作,加快推进国内关键矿产的调查评价与找矿勘查,提升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关键矿产循环利用。“我们将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关键矿产目录。”
聚焦国家需求,支撑服务地质调查工作,青年职工有着崭新视角。
来自地质资料开发服务部门的商云涛介绍说,他们开创的首届地质资料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创意来源于为企业开发室和数据科学家提供举办机器学习竞赛、编写和分享代码的KAGGLE平台。举办地质资料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就是为了充分挖掘地质资料潜力及内涵,让地质资料更好地开发起来、利用起来,引导更多公众参与盘活地质资料、挖掘地质大数据,促进地质资料形成万众创新的局面,同时,也促进地质资料在驱动地质科技创新、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提供泛在的社会化服务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探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数据资产管理,对于国内而言还是比较崭新的研究领域。来自信息化建设部门的杨燕,介绍了有关地质调查数据资源管理的思路和建议。她指出,目前地质调查局数据资产管理还存在管理架构体系不完善、数据质量管控体制不完善等差距,应尽快树立地质数据资产管理的意识,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立地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推动自动化、智能化、安全化的大数据资产管理;强化数据安全风险管控。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推进地质调查事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发展中心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发展中心青年论坛到今年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0年,是发展中心年度成果交流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一大批青年人才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大舞台上,如何乘势而上有所作为,中心党委书记张海啟在本次论坛上号召青年同志,要讲政治、循大道;崇文化、敬初心;勤学习、强能力;立本职、谋发展;爱生活、健体魄;重修养、守规矩。他强调,中心青年要有“三心”:责任心、善心与戒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做到“中心在心中,肩上扛上肩”,努力推动发展中心工作取得新进展、创造新业绩,为地质调查事业转型升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