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的翻开温总理的地质笔记,细细的体味那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文字,心中慢慢涌动出对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无限的崇敬之情。这是对地质工作者独有气质和经历的一种感怀,同时也是努力为之奋斗的一种原动力。
“我喜爱野外生活。朱龙关河还覆盖着冰雪,两旁的山巍巍峨峨,山上白雪皑皑。四周是那样静寂,除了哗哗的水响,万籁无声。”这段书写在三十多年前的文字,现在读起来依旧栩栩如生。那种对于大自然的真情实感、对于工作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温家宝总理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一张张精致的地层剖面图、地质草图、构造点素描图、断裂素描图体现出了总理扎实的地质功底和认真勤勉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目前我们这些年轻工作人员缺少的。
纵览全书,反观自身。引人深思的是我们为何没有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拳拳报国之心呢?如何能保证拥有一颗探索未知世界无畏的心?
在价值体系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也与以前大大不同了。过去30年,中国发展的主要是经济,很物质。以前老一辈人讲理想,但现在讲的最多的是金钱、房子、股票。整个社会环境,大人、孩子乃至动物园的猴子都能认识硬币,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某一些特定的物质方面,对真正想要的东西,内心真正的呼唤反而都忽略了。
就地质行业来说,其行业特点就决定了对未知地质规律的探索必然是一个长期、迂回前进的过程,不可能有任何速成的办法和渠道。因此从事地质行业的工作者也不太可能有迅速获得名利的途径和机会。很多地质人在这种与大众通用的评价体系面前都变得无所适从。是该放弃还是坚守,这几乎成了我们这代人不安纠结的根源。
对于从业十年的我来说,经历了很多事情,有欢乐也有悲伤。我想说的是对于我们年轻的一代来说吃点苦头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对于未来的信心。世上很多事情我们是无法预测的,也就像当初写下笔记的总理一样,他并不会知道他以后会当上国家领导人,他的工作笔记还会重新整理出版,但他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坚毅执着的精神是一成不变的,而我们正是需要这种坚毅执着的精神来鼓舞自己,坚持下去。
要知道并不是你现在所有付出的努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但是我相信那些历练会慢慢积累成今后开花结果所需要的沃土,只要心中树立起一个小小的信仰,一种对于国家、对于这个行业、对于后人的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那么我相信我们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骄人的事业来。
最后,我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全文。“一个有信念的人,一定会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甚至把它作为自己的最后一天来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