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西部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地质人加入了建设西部的行列。平凡的地质岗位,带来的是不平凡的地质业绩。充满理想与奉献,满载激情与热血——
福建省121地质大队 王兵荣
尽管未来的地质路上充满了荆棘和艰辛,但我依然会用执着捍卫梦想。
在我十年的野外地质工作生涯里,最难忘的是近几年在新疆从事地质找矿的日子。
去年,我被派往喀木斯特矿区,矿区位于方圆数百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内,经过二十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矿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除了星星点点的骆驼刺外,别无其他植被。当地的老师傅告诉我:“你进出戈壁滩内的同一个地方,来回不可能完全走在同一条路线上,稍不留神就会走错方向,尤其是晚上,加上夜里常有虎视眈眈的动物出现,一定要格外小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慢慢习惯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事搭乘单位的送料车去镇上买材料。说是距离矿区最近的镇,但离矿区还有两百多公里。在离矿区30多公里的时候,车子突然抛锚了,那时已经凌晨,一股寒意刹时涌上心头,恐惧油然而生,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戈壁滩上又没有手机信号,加上那天突然变天温度骤降,气度已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然而我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立即步行回矿区,要么呆在车上等天亮,等其他发现不对劲的同事出来找我们。走又怕迷失方向,这戈壁荒漠时常有狼群出没,危险性不亚于高空走钢丝;留在车上等到天亮,以当时的温度,估计很难熬到天亮。经过商量,我们最终决定立刻步行回矿区。然而,我们越走越冷,甚至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走错方向,越走越迷茫、越走越恐惧,人的本能的求生欲望支撑着我们,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在这时,我们看到了远处若隐若现的光亮,那正是我们钻塔上的灯光,虽然它那么的昏暗,但那一刻在我们心里就是光明,犹如冲天的光芒,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亮丽;犹如海上的灯塔,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脆弱而又疲惫的身心立刻强悍起来。远处的灯光犹如一剂兴奋剂,让我顿时兴奋并且充满能量。在钻塔灯光的指引下,我们又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回到矿区。“柳暗花明、绝处逢生”,那一刻,我参透了这两个成语的内涵。那一刻,正是那昏暗的灯光,那再普通不过的钻塔,给了我们一路坚持的信心和勇气。历经漫长的七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驻地。走进温暖的帐篷,看到其他同事的那一刻,我们的内心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唯有两行热泪潸然而下……
历经了7个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我们圆满地完成了矿区的勘查任务。感谢西北戈壁荒漠的这段难忘的工作经历,让我经受了历练,学会了坚强。尽管未来的地质路上充满了荆棘和艰辛,但我依然会用执着捍卫梦想,用行动诠释热爱,依然坚定乐观,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