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荣珠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朝克乌拉山 王延威/摄
他是一名地调队员,27年的工作生涯中,有一多半时间,都随身携带GPS定位系统、地形图、地质锤、罗盘、放大镜、记录本,奔波在祖国的高山戈壁,重复着定点、测剖面、记录数据、采集标本等工作,用寂寞的铁锤声与时空对话。
他是一位优秀的地调队员,曾在6年中6次挺进青藏高原无人区,冒着生命危险用双脚丈量了6万平方千米人类从未涉足的土地,实现了世界屋脊地质调查的重大发现。
他是拥有多项重量级荣誉的地调队员,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劳动模范,2013年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5年荣获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称号。
他,就是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地质调查院基础地质调查中心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魏荣珠。
1987年,魏荣珠从河北地质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山西省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从此成为一名科班出身的“量山人”。地质技术员、组长、技术负责、项目负责、基础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魏荣珠在本职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27年。
叶亦克、黑石北湖、土则岗日、托和平错……这是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国际标准图幅上的名称,这里被称作“地球第三极”、“世界屋脊的屋脊”、“无人区”、“死人沟”。
魏荣珠来到这里,缘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当时,中国地调局设立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重大专项,把青藏高原列为重点地区。刚成立不久的山西省地勘局地质调查院为拓展发展空间,主动向中国地调局请缨,承担了青藏高原空白区的地调任务。凭着一腔热血,魏荣珠成为了新疆区调项目部的一员。
山西省地调院新疆区调项目所承担的图幅分别地处昆仑山中段和青藏高原北缘项目工作区面积6万平方千米,横跨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这些地方都是‘生命禁区’。
2000年7月,26个人,几辆东风卡车和杂牌越野车,穿越“风雪生死路”新藏线,翻过冰雪达坂,直奔黑石北湖。
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尽管没有路,却有连绵不断的雪山、一望无际的大漠、蓝宝石般的湖泊,还有奔跑的藏羚羊、大群的黄羊、藏野驴、牦牛,苍凉、空旷、雄伟。早晨和傍晚,金色太阳映照下的雪山白里透红……。
青藏高原的景色很美,但在那里工作、生活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在雪域高原,更多的时候,是生死之间的较量。吃饭、睡觉、走路、洗澡、高原反应……任何一件看似简单的事,离开了团队,就可能永远留在了高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魏荣珠带领着经过生死考验的热血男儿们,在缺氧的青藏高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5月的青藏高原基本没有解冻,车辆不易被陷,跑线路比较顺利,但此时一天中最低气温在零下20℃多,常常是一块标本刚拿起来就被冻粘在手上了。
调查队分为几个小组,除剖面组有相对固定的临时营地外,其他填图小组一般由一名司机和两名地质员组成,带上一周的工作用具、粮食、行李、简易的旅游帐篷,沿一条填图路线横穿图幅后返回,路线总长约200多千米。每个小组都像打游击一样,一天从早到晚工作12个小时以上,边走边干活,爬冰卧雪,走哪住哪。
尽管生活和工作条件恶劣,但魏荣珠他们并没有降低工作标准。
魏荣珠:“高原上气候特殊,地调队员们工作时间不能太长,所以大伙尽量详细观察、大量取样,我们工作之后,如果没有找矿和地质研究的意义,也许今后就不会有人来此工作,所以即使遇上困难,大家总是想方设法克服,尽量减少或不留地质调查空白区,遇到特殊地质现象时也是尽力去追索查明”。
在昆仑山进行填图时,为了收准收全第一手地质资料,填补该区地质空白,魏荣珠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同组地质队员深入昆仑山中的深沟和峡谷中开展工作。毛驴不能走,魏荣珠就自己背起行李和几天的干粮徒步前行,在人迹罕至的深谷中认真收集野外资料。有些地方因地形极为险要,危险很大,本可以放弃工作,但为了填补地质空白,他还是咬着牙以极强的责任心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崖上峭壁,最终完成了任务。
地质队员每次入藏,至少都得半年时间。高原人迹稀少,通讯成了一件特别困难的事,队员们对家人的思念,家人对身处艰难险境的地质队员的牵挂,只能默默地藏在心底。
“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魏荣珠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劲头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27年来,不畏艰辛、不懈努力创造出一份份骄人的成绩:主持编写了10余项科研报告和学术论文、完成了1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土资源部科技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特别是“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成果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填补了山西省在该奖项特等奖上的空白。魏荣珠也因此获得“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将100万元的奖金捐献给了西藏大学,用于设立 “西藏大学地学优秀学生奖学基金”也有魏荣珠的一份贡献。
在魏荣珠心里,山西37个1∶5万国际标准图幅、1.5万平方千米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内蒙古1∶5万朝克乌拉测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还等着他和他的队员们去完成……。
(山西省地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