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队伍建设 > 党群工作 > 工作动态

山野丽人行

——记山东省地调院水环所女博士杨丽芝

来源:地质调查报 作者:王晶晶 吴文峰 宁振国 发布时间:2015-05-21


杨丽芝在野外一线向年轻技术人员传授经验

  有人说,地质工作是一份十分辛苦且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可是当年正值妙龄的她,选择了做一株强风中的劲草,远赴异乡,投身水文地质调查事业,而这一干就是26年。

  她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水文地质调查事业,在齐鲁大地跋山涉水、沐雨栉风,足迹踏遍了齐鲁大地一百多个县市区,是目前全省为数不多的、始终常年坚持战斗在野外第一线的女地质队员,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为祖国地质事业献毕生”的承诺。在一项项荣誉的背后,又饱含了她多少“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故事。

  辣妹子,怀揣梦想走齐鲁。

  杨丽芝,出生在素有江南水乡美称的洞庭湖畔。18岁高考成绩优异的她,毅然填报了三个与地质有关的院校,最后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取,专攻水文地质专业。

  1986年暑假,杨丽芝踊跃报名,参加了地矿部团委和新疆地勘局联合组织全国地质“四大院校”开展“走新疆”活动,并当场表达了毕业后要去新疆工作的想法。可惜毕业那年,新疆地勘局不招大学生。去不了大漠瀚海的杨丽芝,选择到礼仪之邦的齐鲁大地,完成她的梦想。

  1988年6月底,在山东省八○一水文地质大队报道的第二天,杨丽芝就来到淄博马尚镇的野外基地。从项目设计到野外实施,再到室内整理资料、编写报告,杨丽芝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没有一句抱怨。她学会了一整套项目流程和技术方法,为接下来的“带队伍”打下了基础。

  1990年3月,杨丽芝被任命为山东省临朐县老龙湾泉域供水水文地质勘查项目负责人。

  两年里,杨丽芝和队友们经历了野外工作生活的各种考验。他们住过鸡棚,租过民房,夏天有花蛇从蚊帐旁边爬过,冬天取来的水样常常在宿舍里被冻成冰坨。每天早出晚归的他们根本靠不上饭点,他们在工厂食堂里搭过伙,在两千米外的饭店买过议价馒头,在村镇的小卖部买过饼干充饥,但最常吃的是杨丽芝用老家红辣椒做的“炝锅面条”。

  两年中,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每一个山头,每一处泉水,每一条断层,每一个溶洞,都摸得清清楚楚。经过不懈地努力,最终查清了老龙湾泉域的水文地质,找到了富水地段,为保泉提供了依据。

  如今,当很多同行专家提起杨丽芝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谈起她怀孕8个月时,挺着大肚子参加成果报告审查,在台上做完汇报和答疑后,脚已肿得像包子。

  1994年杨丽芝参加“山东省新泰市老羊流宫里楼德水源地详查”项目,出野外时,孩子还不满周岁。一个月后,杨丽芝从野外赶回济南查资料,正好看到在家门口大院中玩耍的孩子,可孩子居然不记得妈妈了,吓得哇哇大哭。心酸、愧疚,杨丽芝顿时心如刀绞。可是三天后,她还是又出野外了。

  有段时间,地质行业不景气,好多人都改行调走了。而杨丽芝却以其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坚守在自己所热爱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岗位上。

  女汉子,地调战线挑大梁。

  杨丽芝常说,“地质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和行业,要想在这个行业干一番事业,就得出野外做项目,成功不会因为你是女人就偏袒你。”。

  2000年,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成立,面向全国“招兵买马”。当时,已在重要技术岗位工作多年的杨丽芝,抱定“到更广阔的地质领域一试身手”的信心报了名,并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2001年2月,杨丽芝一上班就参加了全国地质大调查项目——华北平原(山东部分)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那年,她从春忙到冬,跑遍了黄河两岸、鲁北平原上大大小小上千个村庄的水井。接下来的8年,她又作为项目负责人相继承担了山东部分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污染情况的大调查项目。可以说,鲁北平原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水库,每一眼水井,每一个水源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垃圾场,每一条排污沟,每一台采油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2004年冬天,杨丽芝负责的项目组在聊城东昌府沙镇李堂村做抽水试验,连续三天三夜不停地抽水,每半小时观测一次流量、水温与水位。租住的房东看到杨丽芝和同事们进进出出这般辛苦,主动给他们做饭吃。此时,杨丽芝正在山东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在野外,她马不停蹄地开展调查、采样,回到驻地保质保量完成当天工作任务后,再挤时间如饥似渴地抱着书本学习。

  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儿,杨丽芝不仅顺利完成了她硕士学位的攻读,还于2006年考上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她一边忙于刚刚接到的新任务——“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一边忙于博士课程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承担的项目先后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科技成果奖”,并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

  2011年,新春伊始山东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杨丽芝接到命令,第一时间赶回单位,与同事一起连夜编制了《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富集程度分区图》和《山东省受旱区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有专家说:“这两张‘联络图’为指导山东找水打井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水文地质专家,杨丽芝和她的队友辗转沂蒙革命老区等缺水区,短短三个月,共施工水井222眼,眼眼出水,保证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用水,并部分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

  来到地质调查战线的10多年,杨丽芝先后承担了国家级项目7个,省级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各1个。其负责的项目先后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奖等诸多荣誉;她个人也荣获了第六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等称号,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职工、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优秀中层干部和学习标兵。

  好大姐、好榜样,爱心满怀人最美。

  “我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公民,一个好员工,一个好女人。但不是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这是杨丽芝在参加一个培训班报名时填写的“自我评价”。

  在同事心中,杨丽芝是一个热心助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好大姐”。在工作中,她带领所里的青年技术人员一起做项目,倾囊相授自己的经验技术。她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激励着她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这些年,杨丽芝一直感觉愧对孩子,但是她的言行举止却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高中毕业后,成绩不错的儿子主动选择 “想到妈妈的学校去学妈妈的专业”。

  杨丽芝,她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不懈追求,在水工环地质的天地里,顶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蓝天。她忘我地翱翔其中,并不断向着更高、更远的天空飞进,去追求更加精彩的地质人生。

   (山东省地调院)